戚發韌解密神七發射:航太員出艙幹什麼?

時間:2008-09-22 08:40   來源:《長江日報》

  “神七”總設計師顧問戚發韌

  16年前的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我國載人航太工程啟動的決定。昨天恰逢9月21日,“神一”至“神五”的總設計師、“神六”和“神七”總設計師顧問戚發韌,在神舟賓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講解了有關“神七”發射的內情。

  航太員出艙究竟幹什麼?

  談到此次航太員出艙究竟是幹什麼,戚發韌說:“出艙肯定是為了幹活。”他透露,此前他曾建議航太員出艙時將懸挂艙外的國旗取回來,後來有關方面斟酌後,決定讓航太員在艙外做測控實驗。他說:“不管是拿國旗還是做實驗,都是在做事,不僅僅是為了探出身子去證明有能力出艙。”

  最近有媒體對航太員出艙究竟是“太空漫步”還是“拽著繩子走”說法不一,戚發韌稱,兩種說法都不嚴謹。他說,太空漫步是指航太員自由自在地在太空行走的狀態,這在失重情況下不現實,人一旦表現這種姿態,很快就會飛走。而要說是拽著繩子走,也不儘然。

  他說,此次航太員出艙走動時,他會一隻手拉著艙外若干個扶手,一隻手進行操作,係在身上的繩子僅僅是為了保險,“就像雜技演員表演時係保險繩一樣,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發射時間選定非為“圖喜慶”?

  戚發韌斷然否定外界傳聞“神七發射時間的選定是為了圖喜慶”的說法,他說,科學的事是不能有半點馬虎的,確定發射時間的原則是:首先是要保證技術上沒有問題;其次是要有較好的“窗口”。

  記者問:那麼為何將“神七”的發射時間選在9月?

  戚發韌扳起指頭說:“‘神一’是11月,‘神二’是1月,‘神三’是3月,‘神四’是12月,‘神五’是10月,‘神六’也是10月,這說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地理氣候條件好,至少一年三季都有發射窗口。

  戚發韌說,‘神七’是載人飛船,有艙外作業,不僅要選擇上去後就能見到太陽的時間以節約蓄電池,還要讓航太員的艙外作業在白天進行。”
 發射“窗口”由綜合因素決定

  戚發韌說,發射“窗口”是由綜合因素決定的。他解釋了航太界的3個術語:“首區”是指發射的地方;“航區”是指測量船在海面行駛的區域;“落區”是指飛船著陸的地方。

  就“神七”而言,窗口不僅指首區的最佳發射時間,還包括航區的測控時間,落區的回收時間,特別是飛船著陸的時間,最好也要在白天,便於搜尋返回艙和航太員。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空間環境,如避開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避開空中廢棄的衛星和火箭碎片等等。

  戚發韌1933年出生於遼寧,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特派記者 萬強)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