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交會對接的“幕後推手”

時間:2011-11-03 08: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李宣良、田兆運)11月3日淩晨,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完美對接。“雖然這次是自動對接,但並非不需要地面干預。”載人航太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說,“可以說,航太測控網是這次交會對接取得成功的‘幕後推手’。”

  在神舟八號飛赴“天宮”之約的漫漫行程中,每一個重要關節點上都需要測控系統的“精控秒測”。錢衛平說,國內7個測控站、3個飛控中心、3艘遠洋測量船,國外5個測控站、3個國際聯網合作站,再加上太空中的兩顆中繼衛星,組成了陸、海、天基“三位一體”的載人航太測控網,為神八和天宮一號的約會之旅全程保駕護航。

  神舟八號在進入自主導引階段之前,需要在測控系統的指揮下完成5次變軌。其中,第5次變軌于神舟八號繞地球飛行的第24圈進行。2日17時05分,經過對軌道的精確組合修正,神八進入了距地面高度約330公里的近圓軌道,與天宮一號處在相同軌道面的交會對接點上。

  自飛船1日發射入軌以來,測控系統分別在第5圈、13圈、16圈、第19圈對其實施了4次變軌控制。“遠距離導引段變軌控制,是實施交會對接任務的關鍵步驟之一。”錢衛平說,神舟八號的變軌控制頻繁、時間間隔短、空間環境複雜,其難度和精度創造了我國航太測控新的紀錄。

  “神八進入自主導引段後,測控系統不僅沒有絲毫放鬆,反而要投入更緊張的工作。”錢衛平說。在神八從5公里到30米一步步接近天宮一號的過程中,前後共設置了4個停泊點,每一停泊點的設置都為測控系統判斷兩個飛行器的運作狀況留出了時間,其停泊時間分別是4分鐘、2分鐘、2.5分鐘和2.5分鐘。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地工作,才能作出準確判斷。”錢衛平說,“只有一切正常才能往下一步走,這也是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

  經過4次停泊之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上空,神八飛船與天宮一號開始接觸。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在15分鐘內完成捕獲、緩衝、拉近和鎖緊4個動作,最終實現兩個航太器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此時,組合體在太平洋中部遠望三號船的上空。

  “遠望三號要實時監控組合體的飛行姿態,如果出現因對接導致的異常,要在第一時間發出指令,及時進行軌道控制。”錢衛平說。

  在組合體飛行的10多天中,測控系統還要時刻對空間碎片進行監測和預警。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按照事先制定的緊急處置預案或原則,對天宮一號或神舟八號進行應急飛行控制,以保證航太器安全。

  “即便在神舟八號完成使命返回後,測控系統仍要對繼續在太空中飛行的天宮一號進行監測和控制。”錢衛平說,“任務不停,工作不止。這是測控系統作為‘幕後推手’的職責所在。”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