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鐘完美對接16年拼搏奮鬥--交會對接的研製故事

時間:2011-11-04 08:3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3日電(記者 張建松)浩瀚蒼穹,璀璨群星,共同見證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太空的精彩對接。北京時間11月3日1時28分,“神舟八號”上的對接環觸到“天空一號”對接機構;1時36分,兩個航太器成功對接。

  為了這7分多鐘的完美一瞬,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參與奮鬥了16年之久。

  精密複雜的系統工程

  空間交會對接是載人航太最光輝的技術亮點。沒有兩個飛行器之間的對接,人類就無法長期在太空進行活動。

  1994年,我國開始啟動對接機構預研工作,決定瞄準國際先進水準,採用“導向板內翻式的異體同構周邊式構型”,以實現對接機構研製的跨越式發展。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研製隊伍從1995年開始對接技術原理研究。

  兩個航太器在繞地軌道上飛行速度達7.9公里/秒,進入行星軌道速度更高,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真空狀態,在高低溫的環境下,還有強烈的輻射和宇宙射線侵入。因此,要讓這兩個“龐然大物”在太空對接起來絕非易事,許多問題都是我國航太界以前從未遇到過的。

  研製團隊列出了對接機構四大關鍵技術:系統整合技術、動力學倣真技術、關鍵單機研製技術和地面試驗技術。遵循對接動力學研究、參數設計、動力學倣真、機構設計和試驗齊頭並進、不斷迴圈迭代的研究思路,貫徹系統工程研究思想進行產品研製。

  經過不懈努力、刻苦攻關,對接機構的第一台原理樣機于1999年成功問世。為了使樣機達到空間對接任務所要求的性能指標,必須對所有關鍵零部件的性能進行研究,這些零部件包括主驅動組合、差動組合、捕獲鎖、對接鎖、摩擦制動器、電磁阻尼器、彈簧機構、電連接機構、密封技術、潤滑技術等。針對關鍵部件,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805所牽頭匯集全國多家單位,逐個攻克技術難關,帶動了國內相關專業的自主創新及發展。

  安裝在“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上的對接機構共有118個感測器進行測量,5個控制器接髮指令,上千個齒輪軸承進行力和運動的傳遞,通過18個電機和電磁拖動機構進行動作,由數以萬計的零件和緊固件組成。活動部件多,傳動鏈長,精度要求高,目前已成功申報了20多項專利。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