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閩臺農業合作成為福建農業發展的一大特色

  時間:2006-07-12 11:01    來源:     
 
 

    新華網福州7月11日電(記者 許雪毅)記者從正在福州舉辦的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產銷組織研習班獲悉,閩臺農業合作成為福建農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地位和作用日顯突出。閩臺農業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成為福建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福建省農業部門的官員介紹,閩臺農業合作從最初引進臺資興辦企業開始,向資金、品種、技術、市場、經營管理等所有引進轉變,合作領域從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第一產業向農產品加工以及旅遊休閒等農村第二、三產業發展,從單項引進合作向貿工農一體化和產業整體配套方面綜合拓展。

    目前,在福建農業利用臺資項目中,種植業佔29.9%,養殖業佔18.3%,農產品加工業佔47.7%,其他佔4.1%。福建累計從臺灣引進農產品生產、加工設備5000多臺套,栽培、養殖和加工先進實用技術800多項,臺灣草蝦的育苗技術、鮑魚工廠化養成技術、白背毛木耳栽培技術、麻竹高產栽培技術、果蔬產期調節技術、食品流態單體速凍和低溫真空脫水加工技術等都在臺商來閩興辦的企業中廣泛採用,有的已經在更大範圍推廣。

    通過臺資企業的示範帶動和品種、技術的引進推廣,推動了種養業由原來低投入、低產出的傳統經營方式,向技術、資金密集型的集約化經營模式轉變;加工行銷業由初級產品、單一渠道銷售為主的傳統方式,向應用先進技術開發、深加工和現代行銷手段的經營模式轉變。

    在引進品種和技術設備改造傳統農業的同時,也帶來了觀念的更新,促進了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水準的提升,如漳州市長泰縣成立的青果產銷合作社,就是通過臺商許先生組織當地23戶農民組成大陸首家借鑒臺灣做法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六統一”的方式,即統一生產技術標準、統一集貨、統一包裝、統一商標、統一運銷、統一核算,從整體上提升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水準,提高了農民應對市場的能力;又如天福集團的茶葉連鎖經營的理念和做法,為福建茶葉企業的行銷方式提供了示範。如今,注重產品品質安全,注重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注重採用現代行銷模式等一系列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新觀念,已逐漸被認同和接受。(完)
 
來源: 新華社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