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復旦大學傳出資訊:該校生命科學院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可使穀類種子變成“大個子”的基因片斷——位於開花基因FCA中名為RRM1的結構域。專家指出,RRM1基因片斷帶來大粒種子的奧秘是:它可使植株的所有細胞變大。據悉,相關論文日前發表在學術刊物《整合植物生物學》上。
生物在漫長進化過程中,是如何變大的?近年來,在基因層面對生物體變大進行探索,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而復旦大學專家發現穀類“大個子”基因片斷,卻來自“無心插柳”。
項目負責人、生命科學院楊金水教授說,兩年前為了研究水稻開花基因FCA的具體影響,他要求自己的埃及博士生協助將其中的RRM1片斷以“反向”形式導入實驗用的粳稻。可能因為語言理解上的偏差,埃及學生導入的是正常順序的RRM1片斷,這顯然違背原先的實驗意圖。然而幾個月後,研究人員卻意外發現試管中的水稻幼苗較對照組粗壯得多。隨後幾個月中,專家們繼續觀察它成長中的“意外”,並在苗期、開花期、灌漿期、成熟期等各個階段取樣分析。數據顯示,無論是芽、花粉細胞、還是胚細胞、種子,均比對照組大。研究人員由此初步推測,RRM1片斷可以影響穀類種子的大小。
為驗證這一結論,研究人員在復旦遺傳學樓後的試驗田中進行樣本數較多的對比試種。在粳稻中導入RRM1基因片斷,並對隨機取樣的100顆谷粒進行稱重和測體積,所得數據均比對照組高73%。同時,在電子顯微鏡下觀測發現,其澱粉粒結構等物理性狀並未發生明顯改變。去年,研究人員又在秈稻中進行試驗,同樣驗證成功。
專家分析後指出,導入RRM1片斷對水稻穀粒大小產生影響,主要由於它與水稻原有開花基因中RRM1結構域形成競爭態勢,干擾了內源FCA蛋白質的功能,因此啟動了原來被關閉的大粒種子形成程式,進而在一定範圍內改變了植物的某些重要性狀。
楊金水教授說,小麥、高粱、玉米等其他穀類作物都有RRM1結構域,與水稻RRM1的順序基本相同。在其他穀類作物上進行同一實驗,可望獲得類似的結果。這一發現可為穀類作物的產量性狀改良提供重要技術儲備。
導入RRM1基因片段的粳稻,其穗子(上圖)、芽(中圖)、谷粒(下圖)較左邊的對照組明顯增大。
專家評點
朱英國(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這項研究很有意義。現在國際上這方面工作也有不少人在做,發現RRM1片段對谷粒大小產生影響,可以說是突破性進展。(記者 彭德倩)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芳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