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綜述:IMF為全球金融穩定開出藥方

  時間:2009-04-22 13:20    來源:新華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1日在其發表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仍處於重壓之下,世界各國必須採取更為有力和有效的措施,打破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相互作用的惡性迴圈。

    這份半年發表一次的報告說,即使迅速採取政策行動並以預想方式實施計劃,以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為主要特點的“去杠桿化”也會經歷緩慢而痛苦的過程,經濟復蘇過程可能會持久。面對困難的前景,各國需果斷實施既定政策,並在必要的政策領域採取更為果斷的行動。

    報告說,經濟活動收縮正對銀行的資產和信貸形成進一步壓力。資產價值繼續下降威脅到銀行資本充足率,並進一步阻礙新的放貸。其結果是,信貸增長放緩甚至變為負增長,對經濟活動造成更多下行壓力。

    報告預計,到2010年主要發達國家的壞賬總額或將達4萬億美元。發達國家金融系統“去杠桿化”過程導致跨境融資急劇下降,這將加劇新興市場的危機。據預測,新興市場的私人資本流向今年可能為凈流出,而且2010年和2011年恢復流入的可能性很小。報告呼籲確保新興市場經濟體受到充分保護。

    為了應對當前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實現全球金融穩定,IMF就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分別提出建議。

    報告認為,當前三項優先任務是:確保銀行體系能獲得流動性;確定和處理受損資產;向脆弱但有生存力的銀行注資,並迅速清理無生存力的銀行。報告說,第一個領域已經取得進展,但在其他兩個領域的政策舉措似乎比較零碎和被動。

    在清理銀行風險的同時,IMF還建議,各國政府應採取必要的貨幣和財政手段應對危機,並協調政策立場,避免“以鄰為壑”。

    在長期目標方面,IMF提出了加強金融監管的5項建議,包括對於金融系統具有重要影響的金融機構的認定和監管、風險控制、改善市場交易和資訊披露、強化跨境和跨領域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系統流動性管理。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部主任洪平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世界各國和國際金融機構在對金融危機的認識和解決方法上已開始達成共識。現在需要的是將這些共識落實到各國政府的具體政策和措施上。”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