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援華會與中國抗戰

  時間:2005-08-10 16:44    來源:     
 
 
 50多年前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援,地處歐洲一隅的英國人民亦不例外,曾以各種形式支援中國人民抗日。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英國政府對抗日戰爭持觀望態度的時刻,許多主持正義的英國人懷著對中國人民的同情,成立了許多反日援華團體,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英國援助中國運動委員會”,又稱“英國援華會”。該組織于1939年7月5日專門出版了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情況的會刊《中國報道》,廣泛聯絡和組織各階層人士投身反日援華運動。在1940年以前的短短幾年中,該組織舉辦各種集會以千計,印製數百萬份宣傳中國抗戰的傳單和宣傳品,通過募捐、義賣、義演等形式籌集援華錢款和物資,並一次次舉行聲勢浩大的抵制日貨運動。

  1938年7月,在日機狂轟濫炸廣州等城市期間,倫敦、曼徹斯特等13個城市市長聯名通電抗議,呼籲英國各城市及各國人民一致反對日本暴行;英國各界人士還結隊到日本駐英使館集會表示抗議。1939年7月,在中國抗戰爆發2週年之際,倫敦各界舉行援華民眾大會,並舉行“中國周”活動。同期,英國政府推行縱容日本侵華之“遠東慕尼黑”政策,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援華會于7月25日發表聲明,譴責英國政府甘為日本侵華的“同謀犯”,“不可抵賴地出賣了現時英勇保衛國家獨立與土地完整之中國”。兩天后,援華會又組織各界人士在英下院門前和倫敦西郊集會、遊行抗議。1940年,在英日簽訂關於封閉滇緬公路協定,斷絕中國西南國際通道期間,英國人民在全英展開“重開滇緬路”運動。

  英國人民格外關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抗日鬥爭。他們深知敵後軍民抗戰最堅決,處境最困難,因而,一向把支援敵後抗日鬥爭放在重要位置上。在英國援華會出版的《中國新聞》和英共《工人日報》等報刊上,曾一次次報道過中國敵後戰場的戰況。英國援華組織還捐贈許多醫療設備和藥品,通過總部設于香港的由宋慶齡主持的“保衛中國同盟”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多所國際和平醫院。援華組織在運送援華物資時,堅持一定要把國民黨戰場和敵後戰場並重,並盡可能更多地提供給敵後戰場。但這一要求當然不會為國民黨所接受。

  英國人民對中國敵後抗日鬥爭予以高度肯定,熱情鼓勵中國人民堅持抗戰至最後勝利,為戰後實現民主、自由之新中國而奮鬥。1941年7月6日,英國國際縱隊協會曾致電中國共產黨說:“你們的鬥爭……不單是為中國人民,而且是為全世界人民的自由民主社會進步的鬥爭。我們深信維持著團結的中國人民,將得到迅速及完全的勝利,將日本帝國主義逐出鴨綠江以外。我們向你們以及你們的英勇的民族革命軍隊致敬禮!”1944年7月6日,在中國抗戰即將跨入第8個年頭的時刻,英國援華會又致電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向中共領導的抗日軍隊和人民致敬,並說:“在中國對日戰爭的7週年紀念日,我們希望團結的民主的中國出現。”表達了英國人民對中共領導的抗日軍民的充分理解和支援。援華會負責人阿瑟·克萊格還于同日在英共《工人日報》上發表紀念中國抗戰7週年文章,主張國共團結合作。同盟各國予敵後中國抗日軍民以武器援助,並呼籲英美等同盟國向國民黨當局施加壓力,促使其放棄對陜甘寧邊區的軍事封鎖。

  英國人民為中國抗戰作出種種努力,深深地感動了中國人民。毛澤東主席曾寫《英中兩國人民站在一條戰線上》刊登于1939年7月23日出版的《群眾週刊》上;1945年9月8日,毛澤東、周恩來在重慶談判期間,特會見了駐重慶英國援華救濟團體代表,讚揚和感謝英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支援。

  《人民日報》

  〔19950813〕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