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元,字翊初、翌初,甘肅寧夏府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人,生長在古城長安,以陜西長安為籍。清末赴日留學,日本法政大學畢業,中國同盟會(東京)早期會員,陜甘同盟會支部事務,歷任陜西靖國軍總指揮署秘書長、陜西省政府委員、參議等要職,陜西辛亥革命元勳。
1883年(清光緒九年)出生於古都長安,其父張煦,號南浦,清朝頭品頂戴,歷任陜西、湖南、山西等省巡撫,所到之處頗有政績,歿後入《清史循吏傳》。張讚元清末赴日留學,日本法政大學畢業。1906年在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受任陜甘同盟會支部事務,《夏聲》雜誌主要撰稿人。1907年同盟會在大雁塔召開會議,決定重陽節祭掃民族祖先軒轅黃帝陵墓,公推張讚元和傾向革命的鄉賢郭希仁撰寫祭墓文啟,會後與井勿幕等組織多省在陜同盟會會員及民主革命積極分子前往與祭而永載史冊。辛亥革命前負責陜西同盟會西安地區工作,致力於壯大同盟會組織,掌握新軍、會黨工作。聯絡組織新軍于1911年10月22日在西安舉義,打響了北方反清第一槍。洪憲改元與井勿幕等組織討袁軍反對復辟帝制。1919年在三原,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秘書。1920年任陜西靖國軍總指揮署秘書長。二十年代中期應榆林鎮守使井岳秀先生之邀,聘為參議,負責內政、外聯。1931年被任命為陜西省政府委員,兼任陜西通志館《續修陜西通志稿》監修。1932年被國民革命軍駐榆陸軍第八十六師聘為參議。1933年再次被任命為陜西省政府委員。1937年4月被委任為陜西省政府參議。1939年9月15日,積勞致疾,卒于西安,享年57歲。1940年夏初葬于長安鳳棲原(今長安區韋曲東韋村之東)。長子張謀(貽謀)次子張凱。
在昏暗衰弱的清朝末年和血雨腥風的民國時期,張讚元追隨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于右任先生,致力於掃除專制政權,建立共和國體,追求和平、民主及民族中興,為辛亥革命在陜西乃至全國的發動、組織和成功,為民主、共和事業,為陜北以及整個陜西的建設和發展,殫精竭慮,淡泊名利,終其一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