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爭平:孫中山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時間:2011-09-21 14:21   來源:中山日報

 

 

  孫中山先生在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實踐中提出了“三民主義”、“權能分治”、“五權憲法”等一整套治國理念。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陳爭平認為,孫中山把“政治”定義為“管理眾人之事”,因此其治國理念是可以從公共管理思想的角度進行解讀的。“近代曾有‘談興中國者,不可脫離孫逸仙三字’之說,在中國公共管理思想史上,孫中山的思想亦有劃時代的意義。”
  
  陳爭平告訴記者,公共管理有四大要素:管理主體、管理客體、管理環境、管理的過程與方式,特定的環境決定公共管理特定的性質,對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和管理方式有決定性影響,其中政治制度環境的影響最為重要。孫中山倡行“民權主義”,是改善公共管理的政治環境之舉。19世紀末,孫中山設想通過“步武泰西,參行新法”,實現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這實際上可以作為孫中山提出的公共管理戰略目標。孫中山宣揚民權主義,倡導政治革命並付諸實踐,為中國現代化及改善中國公共管理環境掃清道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在塑造新型管理主體方面,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應成為新中國的政治道德基礎;同時他也意識到不受限制的權力易產生腐敗,必須建立起權力制衡的良性運作,因此提出“九權制衡”機制的思想,包括五大治權: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察權,及四大民權:選舉權、罷免權、創制權和復決權。陳爭平認為,孫中山“九權制衡”機制的思想具有反對封建專制的重要意義,是分權制衡理念在近代中國管理思想中的體現。
  
  陳爭平認為,孫中山關於民生主義的論述,是其有關公共管理客體思想的核心。孫中山主張解決民生問題應採取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相結合,強調政府干預,既是對當時中國國情的考慮,同時也比美國強調國家干預的“羅斯福新政”早了十來年,可謂走在“世界潮流”的前列。
  
  陳爭平指出,關於公共管理的過程與方式,孫中山強調以法治國,創立新型公共管理方式。孫中山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後,非常注重法制建設,頒布了一系列法令,並主持制定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項創舉。
  
  陳爭平認為,作為一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治國方面作出了很多探索,他有關治國之道的理論探索在當時中國也是屬於披荊斬棘、震古爍今的開荒之作,難免會有粗糙成分,帶有草創性質,難免會有時代局限,但總的來講,他以愛國愛民的熱誠,以海納百川的胸襟,走在潮流前列的境界,其理論探索在中國公共管理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開闢新時代的重要意義,值得我們認真總結。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