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庵是一位對辛亥革命爆發起過巨大作用的歷史人物,卻一直沒有完整詳實的傳記來呈現這位民主革命先驅的成長經歷及其為革命奔走的一生。辛亥百年之際,《中國民主革命先驅者劉靜庵》一書的出版,填補了辛亥革命研究的一個空白。日前,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該書主要作者湖北大學教授廖聲武博士。
記者:什麼原因促使您花大量精力寫這本人物傳記?
廖聲武:劉靜庵是潛江人,我也是潛江人,我曾主持省社科項目“辛亥革命前武漢地區的革命宣傳對武昌首義的催生作用”,對劉靜庵生平有過一些了解,這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劉靜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辛亥歷史人物。雖然他並沒能直接參加武昌起義,但他創辦的“日知會”卻是辛亥首義在武昌爆發的重要原因,辛亥元老張難先甚至認為,辛亥革命成功,“世之飲水思源者多歸功於日知會”。
記者:寫作中,您遇到最大的因難是什麼?
廖聲武:收集資料太難。有關劉靜庵的記載太少,他29歲才來到武漢,此前他在潛江的成長經歷沒留下任何資料。為此,合作者吳位瓊和賀亮兩位同志實地走訪了劉靜庵的家鄉及其親屬,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收集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本書第一章初稿的寫作。另一方面,為了使書稿能儘量真實地反映這位中國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的革命活動,我跑遍了武漢可能有資料的相關單位,同時還利用機會到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圖書館及檔案館搜尋資料,並利用出國機會到英國大英圖書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蒐集史料,完成了第二章至第十章及劉靜庵大事年表的寫作。
記者:您認為這本傳記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廖聲武:我希望將這本傳記寫成一部經得起檢驗的書。寫作時,我將劉靜庵及其有關的人物列表,將各時間段劃出來,還原他們的活動,力爭將本書寫成一部信史。
通過對史料的收集和考證,書中對一些目前廣泛流傳的錯誤說法進行了更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避諱革命者之間的矛盾,比如書中對當時兩個革命團體日知會和群學社唱對臺戲的門戶之爭也有描寫。這在其他類似傳記中鮮見。
這本傳記不僅呈現了劉靜庵的一生,也塑造了包括宋教仁、胡瑛、吳祿貞等在內的一批早期民主革命先驅者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