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成為親密戰友,圖為婚後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在日本東京合影。新華社發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圖為1912年1月,孫中山和總統府官員合影。新華社發
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對留日學生的演講詞(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9日上午,“福建辛亥革命英傑後裔探尋先輩珍檔暨劉通檔案捐獻儀式”在福建省檔案館舉行,福建9大辛亥革命英傑家族後裔查閱先輩檔案,緬懷先輩歷史功績。
當日上午,福建辛亥革命志士劉通的後人向省博物館捐獻91件文獻資料,包括劉通手稿38部、書信24封、委任書及收條25份、照片4幅。
福建省檔案館副館長林真說,檔案是人類的記憶,是歷史的真實記錄,省檔案館收藏大量閩籍英傑參加辛亥革命活動、推動帝制建立共和的情況,記載了百年來歷屆政府紀念辛亥先烈、撫恤先烈遺屬情況。
林真說,希望更多的人查閱、利用、研究這些檔案,讓更多的人了解辛亥革命歷史。
福建9大辛亥革命英傑家族是閩籍革命志士家族中的代表,他們分別是策動清朝海軍主力在武漢江面起義,為武昌起義成功做出貢獻的黃鐘瑛家族;與胞弟一起策動了四次反清起義,並參加了武昌起義和南京光復的林之夏家族;海軍第一艘戰艦起義領導人林舜藩家族;黃花崗起義烈士劉元棟家族;福建同盟會領導人,辛亥革命志士劉通家族、黃展雲家族、林志棠家族、劉瀚侯家族;策動清朝最大軍艦在海外易幟的黃忠瑄家族。
連結
辛亥革命結束兩千年帝制
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淩晨。
武昌城東南胡廣總督署東轅門外,三名立誓要推翻朝廷的革命黨人遭處決。
清政府派人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武昌城內風聲鶴唳,人心大亂。
這天傍晚,是革命黨人商定“起事”的時間。黃昏時分,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人發出的一聲槍響,劃破歷史長空。
一夜激戰,革命軍佔領武昌全城。這一後來被稱為辛亥首義的武昌起義,吹響了埋葬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號角。
隨後一個多月,全國各省紛紛響應。
12月25日,14省軍政府代表齊聚南京。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召開成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這是當時亞洲地區建立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2月12日,清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結束。
揭秘
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之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合作,推出大型檔案文獻《清宮辛亥革命檔案彙編》。此次公佈的辛亥革命檔案,選自館藏檔案各主要全宗的29個文種,最終總量達5700余件,是此前公佈的清宮辛亥革命檔案總量的3倍。
孫中山在東京的演講詞
反映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的檔案有140余件。其中有孫中山擬於1905年8月27日在東京舉行題為“列強能否瓜分中國之問題”演說會的公告;楷書謄寫的孫中山對留日學生暢談革命的演講詞;清廷查得孫中山組建中國同盟會的情況;探明孫中山赴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的行蹤;孫中山為革命籌集資金、購置軍火武器的記述;孫中山聯合興中會、同盟會革命黨人,發動廣東惠州、江西萍鄉、湖南醴陵、湖南瀏陽等地方起義的重要史實。
檔案更反映了晚清政府視孫中山為“大患”,在恐慌和防範中,收買線人密追孫中山的行蹤,並許以重金緝拿孫中山,以及與英美等國相勾結在海外驅逐孫中山。
武昌起義被發現的奏報
清宮藏有武昌起義檔案220余件,具體記載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發生的詳細過程,以及起義軍與清軍輾轉交戰的情況。
其中有革命黨起義前被清軍密探發現,臨時司令部被搗毀,革命黨人被捕的情況;起義軍先後佔領省城、楚望臺、軍械庫,與清軍激烈交火的慘烈戰況;總督瑞徵、提督張彪臨陣倉皇出逃情景;清廷文武大員為平定武昌之變,紛紛出謀獻策的奏議;清政府調派集結各省船艦、軍隊、武器,分赴鄂省圍剿起義的情況等。
隆裕太后頒布的“退位詔書”
大量檔案顯示,武昌起義後,圍繞國體的確立和皇室的去留,革命黨、立憲派、袁世凱、晚清皇室之間展開了錯綜複雜的博弈,最終達成妥協。檔案中有工商婦女各界人士和美國在華教士等要求溥儀皇帝退位的電文。1912年2月9日南京臨時政府提出的《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由汪精衛主要負責起草,經臨時參議院修正,其中開列了保留大清皇帝尊號以及溥儀小朝廷暫居紫禁城等八項內容。此次影印公佈的檔案,既有“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原始抄本,還有袁世凱關於“所有優待各節無論何時斷乎不許變更”的手跡。《軍機處上諭檔》內保存的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布的“退位詔書”,則成為在中國實行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休止符。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