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東北亞“中國引擎”作用在提升

時間:2009-09-07 13:25   來源:新華網
  為期6天的第五屆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日前落下帷幕,本屆展會共簽訂投資合同252個,總投資額超過1700億元。

    在金融危機波及全球的嚴峻形勢下,東北亞博覽會為來自世界84個國家的5萬多客商搭建起貿易交流平臺,增強了共禦危機的信心。透過本屆博覽會這個窗口還傳遞出一個資訊,在金融危機下的東北亞區域發展中,“中國引擎”的作用在增強。

    與往年相比,這屆博覽會突出金融危機的背景,各國間經貿關係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韓國商貿團中,來中國投資的企業明顯增多;朝鮮吸引中方企業投資的決心和措施都在增加;俄羅斯把“冷門”的木材加工項目帶到展會尋找合作夥伴;蒙古和日本貿易團則唱起了“農業經”,重點推介農業開發項目。

    新變化的背後是雙邊貿易新動向。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至6月份,中朝、中韓、中日、中蒙和中俄間的雙邊貿易額均受到金融危機衝擊,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與總貿易額中中國出口份額大幅下降相比,中國進口各國產品的份額並沒有受到太大衝擊。這表明,金融危機下中國拉動東北亞各國出口的作用在增強。

    參加本屆東北亞博覽會的韓國知識經濟部部長李東根表示,韓國能夠逐漸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與中國在經貿關係上的往來分不開。前來尋找貿易合作夥伴的韓國營漁組合公司的經營總監金容局說,公司希望依託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儘快走出困境,在主營的海產品加工領域再一次做大做強。

    很多與會的商貿團代表認為,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嚴峻形勢下,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的人民幣匯率穩定政策,是各國加快擺脫金融危機影響的有利推手。這既體現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在逐步提升,也體現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在增強。一位國外客商說:“中國在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的表現已經給亞洲各國留下深刻印象,這次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又讓人看到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

    為應對金融危機衝擊,中國政府去年出臺4萬億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並實施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拉動內需,在設備投資和民生救助方面投入很大。這一刺激經濟增長的規劃不僅拉動國內需求,也讓東北亞各國看到與中國經貿往來的巨大潛力。

    東北亞博覽會為金融危機下的東北亞各國加快出口提供了一個平臺,通過交流、共識增強了彼此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也加快了走出危機的步伐。

    東北亞問題專家、吉林大學教授徐文吉分析認為,當前東北亞經貿合作關係還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這一形勢下,穩定的中國市場既是拉動東北亞各國出口的重要引擎,也是穩定東北亞各國經貿關係不可或缺的要素。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