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隕石 探冰芯——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亮點揭秘

時間:2009-10-12 10:58   來源:新華網

圖表:撿隕石 探冰芯——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亮點 新華社發

  新華網上海10月11日(記者 崔靜)10月11日,我國唯一一艘極地考察船“雪龍”號再次揚帆遠航,執行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任務。與往年的南極考察相比,此次考察無論是在隊員組成,還是在科研任務等方面,都呈現出諸多亮點。

  格羅夫山“撿”隕石

  位於中國南極中山站南約500公里的南極內陸格羅夫山區,平均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是南極隕石最富集的地區之一,中國目前擁有的近1萬塊南極隕石都來自於這裡。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將開展第5次格羅夫山考察,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撿”隕石。

  隕石,對於認識天體的形成與演化以及地球成因有著重要價值。降落在南極大陸的隕石被冰雪所包裹並隨著冰雪流動,當冰雪在前進中遇到高地阻擋便逆坡流動,冰雪逐漸融化,隕石便富集裸露于表面。所以,南極隕石數量大,類型多,儲存年代久,弱氧化,少污染,顯得更為寶貴。

  中國的南極隕石回收始於1998年。那一年,被譽為中國格羅夫山考察開創者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劉小漢,帶領3名考察隊員僅駕駛著一輛雪地車從中山站進入格羅夫山地區進行地質考察,期間第一次收集到4塊隕石,填補了中國在這項研究領域的空白。經過四次格羅夫山內陸考察,截至目前,中國南極隕石擁有量已達9834塊,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劉小漢預計,此次考察中對隕石的採集量,將成為中國超越美國、躋身世界排名第二隕石大國的絕好機會,同時,充沛的隕石資源也將為中國深空探測計劃的實施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基礎。

  除此之外,此次格羅夫山考察隊還將攀登南極最高峰梅森峰,運用冰川地質地貌、土壤、沉積岩、孢粉組合及宇宙核素等手段,研究格羅夫山地區新生代以來冰蓋進退的演變過程,認識南極冰蓋的進退歷史。

  南極最高點探取深冰芯

  南極冰芯直接記錄著遠古時代的大氣組成,蘊藏著珍貴的古氣候和古環境資訊,找到年代久遠的冰芯,對於重建地球的歷史演化以及預測全球氣候和環境的演變意義重大。

  2009年初,中國建成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崑崙站的消息振奮人心,崑崙站所處的冰穹A地區是南極內陸冰蓋海拔最高的區域,被人們稱為“冰蓋之巔”,也是國際公認的南極冰蓋最理想的深冰芯鑽取地點。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期間,由20人組成的崑崙站內陸考察隊就將繼續實施《中國南極內陸科學考察站建設項目》中的深冰芯場地建設內容並在冰穹A開展深冰芯鑽探的前期工作。

  據此次崑崙站內陸考察隊隊長李院生介紹,在氣候惡劣的南極冰蓋之巔鑽探深冰芯是一項艱苦的科學工程,今年的工作主要包括平整作業場地、建立深鑽車間、預埋鑽探機器等。

  中國在冰穹A鑽取了深冰芯以後,將開展100萬年時間尺度內的全球變化研究,針對古氣候研究前沿課題,如中新世的氣候轉型、生物地球化學迴圈在全球變化中的作用、氣候突變等進行攻關研究。

  在南極尋找年代久遠的深冰芯是世界各國競相追逐的目標。迄今為止,已有俄羅斯、日本、英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0多個國家,在南極冰蓋上鑽出了180多個不同深度的孔,取得了一系列冰芯樣品。目前鑽探最深的孔已達到了3642米,提取年代最久遠的深冰芯已接近100萬年。

  此外,考察隊還將為我國將來建立南極天文臺,繼續開展前期科學考察和測試工作。

  “80後”異軍突起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共計250余名隊員,是除我國首次南極考察外,考察人數最多的一次。仔細翻看考察隊的花名冊不難發現,“80後”已經異軍突起,成為考察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6、1987、1988……細數考察隊員的出生年齡,不禁令人感嘆這支考察隊的年輕化。中山站建設是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的重要使命之一,作為中山站能力建設項目的主要施工單位,中鐵建工集團此次派出40余人的“建設大軍”,“80後”佔了近一半,其中最小的只有22歲。

  科考人員中,“80後”也隨處可見,他們大多為科研院所的碩士、博士生,研究方向涉及海洋、地質、海冰等眾多領域,在南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按照導師設計的方向和計劃,採集樣品、數據,帶回國內進行科學研究。

  中國南極考察隊伍的年輕化在令人欣喜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們對考察成果的擔憂,但在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魏文良看來,這批“娃娃軍”絕不可小覷。

  “經過20多年的探索,中國的南極考察事業已經步入正軌,科學考察的目標逐漸明確而清晰,年輕的科考隊員會按照導師要求的方向進行數據收集,取回好的樣品,因此在科學上一定可以做出最好的成績。”魏文良對此信心滿懷。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