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新城建設擔當先鋒

時間:2010-03-29 10:58   來源:東南新聞網

杏林灣的“小漁村”正在向新型城市發展轉變。(記者 鄭曉東 攝)

  【核心提示】

  “提升島內、拓展島外、一體發展”——2009年8月18日,市委十屆十次全會吹響了“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號角,確立了沿海灣組團式推進島外各區新城建設的戰略部署,要求以“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準”加快島外新城區的規劃建設。

  “要緊緊抓住集美黃金髮展機遇期”——這是去年10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在集美區調研時,對集美區的發展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在談到集美的機遇期時,于偉國認為,至少有四個方面的機遇集于集美一身:首先是全國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其次是海西發展面臨著重大歷史機遇,第三是廈門島內外一體化發展的機遇,第四是集美區交通樞紐地位大提升的重大機遇。

  “一心四片,蝶型發展”——去年的集美區委六屆十四次全會上,集美區明確了“一心四片”新城發展格局。如今,隨著集美四大片區的整體提升和集美新城核心區的確立,集美城市化進程進入大發展的時代已經勢不可擋,可以說,集美就像一隻“破繭”的美麗蝴蝶,正在海西的天空展翅高飛。

  從廈門地圖上看,集美扼我國東南沿海交通樞紐之要,處於廈門行政區域的幾何中心,也是連接廈門島內外的關鍵節點。幾乎沒有人會質疑這一點:集美將在廈門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而集美新城的奠基,可以說是打響了島內外一體化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的第一炮。

  今日的集美,無處不展現著她勃勃的生機和活力。杏林灣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吳志堅告訴記者,這幾年隨著城市化戰略的實施,集美區的交通網路日益發達,通信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這為剛剛啟動的集美新城建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集美新城核心區建設的目標已經確定,即“今年拉開主要基礎設施建設的框架,兩年形成規模,三年核心區輪廓成形,五年基本建成”。

  一個範圍更廣的美好願景是:到2020年,集美區城市化水準要達到85%以上,城市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00萬人,基本建成交通路網發達、產業結構合理、城市功能完善、生活品質優越,開放式、生態型、現代化的集美新城格局。

  “一心四片”

  展示蝶型發展新城格局

  從集美的行政區劃圖上可以看到,已經形成的集美、杏林兩個老城區、因機械集中工業區的發展而形成的灌口片區、即將因廈門新站建設而形成的後溪新站片區,就如同蝴蝶的四片翅膀,未來重點規劃的、以杏林灣片區為主的集美新城核心區就如同它的心臟。

  在集美的新城建設規劃中,杏林灣片區無疑是最值得期待的。現集美區由原集美、杏林兩個行政區合併而成,歷史上已經形成了集美、杏林、灌口、後溪四大片區,從2004年集美提出實施城市化發展戰略以來,集美城市化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但由於缺少城市核心區,一直局限于片區的建設。

  把核心區定在杏林灣,是因為它地處整個版圖的中心位置,可以很好地把四大片區融為一體。以杏林灣為依託的集美新城核心區,重點發展商務辦公和商貿服務業,並有機融合周邊的文教科研機構。目前這一片區的主幹道路網已經全部形成,隨著文教區內高等院校、中科院環境研究所的陸續入駐,核心區的區位優勢已經愈發顯著。

  等到正在建設的70多萬平方米的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規劃建設中的廈門書城、市民中心等一大批高標準規劃的項目陸續建成,杏林灣片區將以“領跑者”的姿態,對整個集美的新城發展格局起到帶動和示範作用。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