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民網12月9日電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今天投票,這個選季充滿了荒謬。陳水扁說,選後要把“總統府”搬到高雄市,但“總統府”搬到高雄能否證明陳水扁未貪污,能否提升不斷沉淪的臺灣?
社評指出,雖然是個暖冬,這次北高選舉卻冷得可憐,任憑藍綠“天王”密集出動造勢,卻喚不回選民的熱情。是冷漠,還是冷靜,今天即可揭曉。
冷漠,是不難想見的。廿年的反對運動,六年的政黨輪替,卻只換得經濟蕭條,政治僵峙,弊案連連。走上岔路而前途茫茫的民主政治,怎不教選民失望?但如果這不只是冷漠,而是政治高燒退燒後的沉靜與理智,這個冷就冷得別有深意。
社評說,許多候選人今年都感到動員困難,不僅選舉經費籌募不易,助選志工不如往年踴躍,造勢場上民眾亦不再熱情相挺。其中,綠營的情況又更嚴重,雖坐擁執政優勢,卻也僅剩系統動員的伎倆;即在綠色大本營的高雄,亦難再吸引游離群眾,尤其年輕的一群。這除了因“機要費”案使民進黨的道德形象遭到重創,更重要的原因,是民眾終於從多年的殘酷現實中領略到政治人物的虛假,並拒絕再被他們玩弄。
這樣的體悟,不僅整個臺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對所有民眾而言,這也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程。相信許多民眾幾年來都曾在心中自問:為何臺灣的民主實踐這麼禁不起考驗?理想的民主應該是什麼模樣?
社評指出,正因為許多人有這樣的反思,今年選情的冷,也就顯得有些不同。儘管藍綠陣營都企圖拉高對決態勢,雙方的抹黑、指控手法也依舊花樣百齣,但選民對這些舌粲蓮花的口水戰,顯然已有相當程度的免疫能力,不再隨著訊息變化翻來倒去。包括對不同陣營內的棄保操作,選民也似乎已早有定見,不隨各種爆料、密會或耳語激動起舞。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選民的冷靜。臺灣的公民,從“走路工”的時代走來,到熱烈追逐黨外人士的場子,到親朋反目激辯,到締造政黨輪替,到學會自行配票棄保,到眼見民主變質走調;一路走來的變化,人民的心情高低起伏,或許失望,或許沮喪,卻始終沒有變得冷漠虛無,仍保有自己的信仰和價值。其實,這才是臺灣最珍貴的民主資產。
話說回來,對於見識過“兩顆子彈”勝選傳奇的人民,政治人物還能掰出什麼故事來魅惑他們?
的確,如果政治人物無法再賦與政治新的意義,那麼,就只能靠選民來扭轉民主的敗局了。這些年,人民被封為“民主頭家”,但在現實政治中,“頭家”卻常常被夥計牽著鼻子走。人民只有在投票這天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給政治人物一個當頭棒喝。因為你不給他們顏色看,你就只能等著看他們的臉色。
試舉一例。有幅選舉廣告說,“請還臺灣一個公道”,這是民進黨的文宣。民進黨不敢說,這次選舉是“要還給陳水扁一個公道”,卻說成“要還給臺灣一個公道”;這種偷天換日的手法,明明是將選民視為白癡。諸如此類,這次選舉,幾位明星級候選人的選舉技巧已臻出神入化;給民眾的印象卻是已經成了“選舉妖怪”,完全失去了人味。亦因此,選民對種種選舉花招,皆報以一種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的眼神,也就難怪這次選舉冷得出奇了!
社評說,臺灣的政治,在近卅年來的高燒退後,人們也許比較能平心靜氣地檢視其間的進退,深思其間的得失。為什麼自己曾經深刻嚮往的民主制度,如今卻歪七扭八不成形狀?為什麼自己曾經深信不移的政治人物,如今卻站在和民主悖反的方向?為什麼那些曾信誓旦旦許諾改革的菁英,今天卻如此墮落不堪?想過這些,民眾才能為自己手中的一票灌注力量,使政治回歸以民為主的本質。
這個暖冬的冷選情,也許投票率不會太高,卻將是北高兩大都會選民共同挽救臺灣政治的一個契機。因為,大家都看得出來,臺灣的局面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