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李利君委員:問責制“舍卒保帥”有待完善

  時間:2008-03-10 10:01    來源:中國網     
 
 

政協委員指出問責制存在缺陷,建議修改和完善,還需啟動政治和道義問責

“我國問責制度的範圍欠全面,問責制體系欠完備,問責制可操作性不強。”昨日(9日),湖南省監察廳副廳長李利君委員對問責制提出三方面意見。

問責應包括所有公權機關

當天,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會,李利君在會上發言。

談到問責範圍時,李利君表示,在我國現行政治體制下,僅強調行政問責還不夠。因為問責是問公權力運作之責,範圍依法應包括一切掌握公權力的機關單位,如黨政機關、司法機關和公共事業管理單位領導幹部等。

至於問責制體系,她說,現行問責制主要限于違反法律和黨紀政紀的問責,缺乏對權力運作者政治和道義問責,這導致一些地方責任事件發生後處置遲緩、影響擴大和問責中“丟卒保帥”的發生。

在解釋問責制可操作性不強時,她舉例說,被問責人的申辯程式因規定籠統而難以操作,對效率低下等勤政效能問題因缺乏具體規定而無法問責,以致各地各行其是,降低了問責制應有的統一性、公正性和權威性。

事故發生應立即啟動問責

李利君建議,確立以憲法、法規和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為問責制宗旨,貫徹有權必有責,問責與責任相適應的原則,修改和完善現有規定。

另外,她建議,當前特別應抓緊制定有關政治和道義層面問責制度,這可彌補紀律和法律追究的空當或不足。在她看來,政治道義問責是前提和基礎,也是追究責任的一種快速反應方式,但它不能替代紀律和法律的追究,三者之間應有機銜接,配套使用。

同時她建議完善檢討、道歉、請辭、免職等問責方式和操作程式,明確事件發生後立即啟動政治道義問責程式等。

在問責制執行主體上,李利君認為,應由各級紀委受理黨的領導幹部的問責;政府、司法機關以及其他公權力單位領導幹部的問責,由紀委或監察部門牽頭調查,提出問責建議。

問責案例

密雲踩踏事件

2004年2月,北京市密雲縣密虹公園舉辦的密雲縣第二屆迎春燈展,發生特大踩踏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傷。事發後,密雲縣縣長張文引咎辭職。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爆炸引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謝振華引咎辭職。

遼寧孫家灣礦難

2005年2月14日,遼寧阜新礦業集團孫家灣煤礦發生特大瓦斯事故,214人死亡,國務院對遼寧省副省長劉國強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責成遼寧省人民政府作出書面檢查。(記者 郭少峰)

專家聲音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國家問責已到法制化時機

昨日(10日),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監察廳副廳長李利君針對問責制提出三點意見。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在一些發達國家,問責官員已成慣例。

汪玉凱認為,在國際新聞中,經常出現官員為事件擔責的消息,這說明,現代國家行政制度中,基本都包含了行政問責制。

他表示,我國從2003年非典開始,也在逐漸摸索建立行政問責制,只是尚未將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經過五年的摸索,現在已經到了法制化的時機。(記者 左林)

河海大學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沈蓓緋

“權責不清”為問責主要障礙

針對實施官員問責制的主要障礙,河海大學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沈蓓緋認為,關鍵在於權責不清,出現在追究責任時,相關部門互相推諉、互相扯皮的情況,導致問責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沈蓓緋介紹,“引咎辭職”、“責令辭職”還僅僅限于重大安全事故領域,對其他領域應擔負領導過失責任的官員,尚未納入問責範疇。

沈蓓緋還表示,在我國官員問責中,問責主體較單一也是難題。我國更多實行的是“上問下”的同體問責,即政府內部,上級對下級的問責,這種情況可能造成上級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情況下,難保問責結果的公正性,容易出現問責“白條”的情況。(記者 鮑穎)

聲音速遞

“任何不利於實現人民權益和富裕幸福的政治行為或民主形式,不管它有多麼動聽的名稱,進行多麼富有誘惑力的宣傳,都不能輕信和照搬。”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

“我國每人平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營養干預時機成熟。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儘快制定我國的營養法,樹立國民營養意識,促進國民素質全面提高。”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衛生廳廳長李利

“當前,我國利用外資的內外部條件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對外資的需求從以數量為主轉向以品質為主,現有的引資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伍淑清

“‘限塑令’有望減少塑膠袋的使用數量,但能否有效抑制白色污染現象,尚有待檢驗。”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

(記者 李靜睿 楊萬國 錢昊平 王姝)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