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高鵬、章利新)1984年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時,很多中國運動員都沒喝過可口可樂,於是他們每天省下一些免費提供的可樂,等著帶回國分給朋友。談起當年的往事,全國政協委員高健感慨說,“現在,給運動員10個美元,估計他們也不會往回背可樂了。”
轉眼已過去二十餘年,高健從一名體操隊教練升為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但當年的情景至今讓高健印象深刻,他認為,這變化也算是中國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一個縮影。
200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在這30年間,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躋身世界競技體育強國三甲,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實現了大突破、大發展。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沒有經濟發展,中國體育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崔大林委員說。
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會執委會通過《名古屋決議》,恢復了中國在國際奧會中斷28年的合法席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新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後在世人面前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中國體育健兒全面登上世界體壇的標誌。在這屆奧運會上,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枚金牌得主,同時打破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紀錄。
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奧林匹克運動借改革開放大潮激發了全體中國人“更快、更高、更強”的拼搏精神。在金牌榜上,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5枚金牌列第十一位,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16枚列第四位,再到2000年雪梨奧運會28枚列第三位,直至2004年雅典奧運會32枚列第二位。
支撐這些成績的是快速增長的中國綜合國力: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金牌豐收之時,中國的GDP總量已經是1978年改革開放啟動時的44倍,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改革開放以來至2007年底,中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2137個,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99%;創超世界紀錄1001次,佔建國以來總數的85%。
“從這些數據就能看出,改革開放對中國競技體育的推動作用有多大,”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王鈞委員說,競技體育的大突破是“國運盛、體育興”的最好詮釋。
體育的本質功能是增強人民體質。王鈞委員介紹說,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以參加體育運動來防病健身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生活方式:老年人早起去公園打拳,中青年人下班後到健身房進行健身,兒童們則參加各種體育培訓班……有關調研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約有37%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
“花錢買健康”的思想也開始在農村地區紮根。王鈞委員告訴記者,去年他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視察基層體育工作時看到,即使是當地最為偏遠的一個小村子,也擁有一塊標準的籃球場和兩張乒乓球臺。“這在30年前幾乎是難以想像的,”王鈞自豪地說。
群眾體育也帶動了以健身娛樂業和體育用品生產銷售為龍頭的體育產業大發展。據王鈞委員介紹,中國目前從事體育用品生產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大概有25000家,“中國製造”事實上已佔世界體育用品市場份額的65%以上。而始於1993年的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參展企業從最初的100家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家,已成為規模上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體育用品專業博覽會。
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會更為中國體育產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北京奧組委上月宣佈,2008年奧運會最大的體育器材供應訂單被山東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拿下。這個集團30年前創辦時還只是一個生產單一體操墊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已發展成一家產品達300多種的現代化體育用品製造企業。
作為民營企業的傑出代表,泰山體育產業集團董事長卞志梁也當選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他感慨萬分地說:“改革開放30年,中國騰飛的經濟正在改變、還將繼續改變中國體育的面貌。北京奧運會將把我們集團帶到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