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時評:政府要當好人民的“服務員”

  時間:2008-03-17 09:15    來源:新華網     
 
 

 

  2008年的全國“兩會”,吹響了強勁的改革號角。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交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大部制”改革方案成為代表和委員們議論得最多、也是談論得最深入的一個話題。大家在連日的討論中達成共識: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關鍵是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而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進一步增強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

    “堅持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於人民。”溫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講述的這段溫暖話語猶在耳畔,道出了廣大代表、委員和千千萬萬群眾的心聲,也為進一步落實今年“兩會”精神,加快推進改革點亮了一盞明燈。

    執政為民,政府肩負的崇高使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代表和委員的一個總體印像是,突出講改革、突出謀發展、突出談民生,而透過種種為人民謀福祉的具體舉措,折射的是“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這樣一種強烈的宗旨意識。誠如報告所言,“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執政為民是各級政府的崇高使命。”

    事實上,從黨的十七大,到十七屆二中全會,再到此次的全國“兩會”,關於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話題不斷升溫。隨著“大部制”改革方案提交大會審議,很多代表和委員更清晰地感到,第六次行政體制改革將大刀闊斧地開始了!

  “政府工作報告在闡述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時,提出的第一條原則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國人大代表孫毅彪說,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是關鍵。因此,各級政府都要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意識,要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中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此次的‘大部制’改革方案表明,政府的功能不是被淡化了,而是被優化了,即政府要在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作用的同時,更加注重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正和社會秩序。簡單來說就是,政府既要當好‘監管員’,又要當好‘服務員’。”

    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從過去帶領人民群眾一心一意搞生產建設、抓經濟發展,到如今在完善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務產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結合此次“大部制”改革方案談到政府角色定位時,很多代表和委員都提出,希望包括中央政府在內的各級政府都要自覺深化服務理念,著力提高政府服務的層次和效能。

    宗旨意識,改革創新的根本動力

    恪守“權力來自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強烈的宗旨意識,也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突破發展和民生瓶頸的動力之源。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政府的當務之急是提升為民服務的品質和水準。以制定公共決策為例,王榮華代表說,當前,專業的社會調查機構層出不窮、大眾傳媒更加普及、網際網路已經開始延伸到了農村,群眾的民主意識普遍增強。在這樣的形勢下,政府作出公共決策,必須強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過程,決策者在制定與公眾利益有關的重大決策之前,應更加注重傾聽“民意”,吸納“民智”,在政策的設計和制度的安排上要“問計於民”。

    “發展,歸根到底還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金建忠代表說,發展是第一位的,但不是盲目發展,而是要科學發展、為民生改善而發展。當前,CPI不斷攀高,困難群眾的生活壓力很大,而在就業、醫療、社保養老、收入分配以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等領域,群眾要求改善公共服務的呼聲還很高。

    只有心中始終裝著人民,才能大膽求解人民群眾遇到的困難問題。“民生不是一個框,不同地區面臨的民生難題,輕重緩急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解決。”盛亞飛代表結合實際工作談到,松江的外來人口已經超過戶籍人口,來滬務工的農民工為松江和上海的建設發展都作出了貢獻,如何安置好他們,安置好農民工的第二代,尤其是怎樣讓農民工的孩子與上海小囡能一樣上得起學,享受同等品質的基礎教育,這是松江面臨的重要民生難題,必須進一步在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服務上狠下功夫。

    服務政府,考驗各級幹部績效觀

    樹立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一些代表和委員指出,隨著政府職能轉變,機關公務員的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要當好人民的‘服務員’;身處政府機關的各級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官’,而要真正把自己視為人民的‘公僕’。”

    “公務員的政績觀,直接關涉公共權力的運作品質和政府效率。”全國政協委員張恩迪說,在我國當前的發展階段,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回歸迫在眉睫,政府不宜直接干預經濟發展,而應當以完善制度、改善環境的方式來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對政績的評價體系改革應當納入正在進行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當中,要圍繞公共利益最大化,構建一個可操作的、全面發展的考核指標體系,淡化對公務員的經濟指標考核,使公務員擺脫商人式的招商引資行為和因此產生的“數字政績觀”。

    在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深化宗旨意識教育,培養公務員的公僕意識,才能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朱國萍代表說,建設服務型政府,一定要改變一些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作風,希望更多公務員放下“官架子”,努力為民服務。“公務員要懂得跟老百姓交流,在思想上尊重群眾;要聽得進老百姓的話,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只有這樣,才能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才能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記者 樊麗萍)

 
編輯: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