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
陳先生 月薪7000元左右
當前個稅:約309元 提至3000元後:約165元
起徵點3000元還是太低
陳先生是中學老師,目前每個月稅前收入8000多元,包括6300元左右的工資和2000多元的績效獎金。其中,他的績效獎金不需要繳稅,每個月僅工資納稅約300多元。
作為一名工齡長達30年的老教師,陳老師經歷了中國個稅改革的各個階段。據他介紹,在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變化的三個階段,他的工資水準也經歷了三級跳。十年前,他的工資僅為2000多元,到了2005年漲到4500多元,2007年增加至6000元。
雖然他現在生活無憂,但身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頂梁柱,他還是時常驚訝于超市裏每天都在上漲的食品價格,明顯感到了通脹的壓力。
陳老師表示,此次起徵點的提高對於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提高1000塊錢太少了”。他非常贊同網上的一個說法:我國最初的個人所得稅法的起徵點是800元,當時可以買800斤豬肉,按照現在的豬肉價格計算起徵點還應該是800斤豬肉的價格,即9600元。此外,陳老師還希望各級距的稅率向下做一些調整。
人物 3
葉女士 月薪3萬元
當前個稅:約4952元 提至3000元後:約4702元
月薪三萬繳個稅影響不大
葉女士是某外資公司的管理人員,年薪40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個月大約3萬元左右。她所在的公司將所有的收入均按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計算規則每月扣稅,因此她每月要繳稅款約5000元。
葉女士表示,現在我國每人平均收入都提高了,通貨膨脹又嚴重,相應的個稅起徵點也應該提高,這是很自然的。而且,起徵點代表的是一個低收入水準,現在各地的最低工資都上調了,起徵點也當然應該上調。對於她來說,1000元的上調水準不會令她的繳稅金額有太大的影響。她希望國家能對於高收入人群的稅率適當下調,六分之一的薪水都繳了稅,讓她每個月“有點心疼”。本版稿件采寫 本報記者 胡紅偉 沈瑋青 邢世偉 吳鵬 張靜 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