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關注養老產業發展的“三本賬”

時間:2011-03-09 10:16   來源:新華網

  關注養老產業發展的“三本賬”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裁 楊超

  春節前夕,在慰問部分離退休老幹部過程中,看到有些老同事為照顧病中的老伴而力不從心時,我的心情十分複雜。我想,這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不確定的,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中國許多事情都在改變,但有一件事情難以改變:老年人佔比越來越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但有一個願望是我們共同的:希望老年人生活得越來越好。我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工作,搞企業就得算賬,我給我國的養老產業算了算賬。

  從“政治賬”看,發展養老產業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據統計,200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67億,佔總人口的12.5%。預計2000—2025年老齡人口年均增速達3.3%,2020年約佔總人口的18%,2050年佔比將超過30%。這意味著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形成的“四二一”家庭結構,屆時我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養老壓力和挑戰。解決養老問題,不僅直接關係佔社會1/3比重人群的和諧穩定,還會影響到家庭進而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

  從“民生賬”看,發展養老產業能擴大社會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期間,每年城鎮就業人口供給達2500萬,如果按照經濟增長8%的速度估算,實際能提供就業崗位1200萬,存在1300萬的就業缺口。養老產業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根據國外經驗初步估算,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從業人員可能從2000萬人增加到4000萬人和7800萬人,提高就業率約2%以上。如果按照老年人口與護理人員3:1的比例配備,僅此一項就能增加就業1000萬人。因此,發展養老產業有助於提升社會整體就業水準。

  從“經濟賬”看,發展養老產業有利於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養老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環境友好、健康可持續等特點,涉及看護護理、醫療康復、金融、旅遊、文化等20多個行業,並對上下游產業如建築、鋼材、水泥、機械等有明顯的帶動效應。

  按照未來20年我國GDP年均增速保持7%、內需穩步上升、未來10年內老年需求加速釋放、未來10—20年老年需求穩步增長以及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等假設,參照國外經驗數據,通過構建模型進行測算,結果表明,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我國老年產業規模有望從近1萬億提升到8萬億和22萬億,老年消費佔總消費的比重可能從6%左右提高到12%和15%左右,對GDP的拉動作用可能從3%提高到6%和8%。

  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存在著作坊式、規模小、服務差、配套弱、投入少、無標準、缺監管等問題。要推進養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建議:

  一、引導長期性資金投資養老社區建設。投資養老社區存在著投資規模大、回收週期長的特點。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在國家財政撥出部分資金的同時,引導社會資金特別是長期性資金投資養老產業,一方面創新養老產業發展的融資手段,另一方面開闢社會長期資金的有效投資渠道。

  二、加大對養老產業的監管力度。發達國家對於養老產業有嚴格的監管政策和較高的檢驗標準。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對養老市場予以規範,對於養老機構的醫療保障、醫療護理體系也沒有資質認定和監管,導致市場處於一種不規範狀態,老年人難以得到有效的養老服務。

  建議國家根據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差異,儘快研究並出臺養老產業的準入標準、養老社區的建設標準、運營管理標準和動態評估機制,保障養老產業科學規範有序發展。

  三、給予適當的財政支援和稅收優惠。根據國外經驗,政府對於養老產業的財政支援和稅收優惠是推動養老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建議實施積極穩健的養老政策,穩步提高養老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適時出臺企業年金和補充養老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研究支援投資養老社區建設等養老產業的相關優惠政策,促進養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