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1000多萬農民進城,每個農民進城後消費能力會增加3.3倍。“十二五”時期,中國城鎮化率將從47.5%提高到51.5%,加上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中國被認為非常有希望成為一個以內需為主要推動力的經濟體。
未來五年,科技有望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又一引擎。“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15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要達到2.2%,比“十一五”末期高0.4個百分點。中國還決心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
“格力每年投入20億元搞研發,佔銷售額的3.3%。我們對於研發經費沒有定額,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董明珠說。
意欲成為“亞洲曼哈頓”的深圳前海,計劃通過引進創新型企業使僅僅15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出1000億元的產值。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省長李學勇說:“只有堅持技術創新,中國才能實現經濟轉型,延續經濟奇跡。”
對中國來說,過去30年的持續高速增長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高度相關。市場化仍將為未來中國的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