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一些代表委員建議應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建立政府主導的保護和開發體系,更好地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經濟社會急劇變遷,作為主要以‘口傳心授’方式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依存的社會環境日益變化,許多珍貴項目瀕臨消亡和流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依然面臨著嚴峻挑戰和緊迫任務。”全國人大代表、陜西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說。
為了更好地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勇超代表建議由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組織力量分層次制定“十二五”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總體規劃及重點地區、重點項目規劃,明確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出臺針對性強的支援政策和保障措施,使這項工作及時納入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同時,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地區開展生產性保護工作的支援力度,在資金投入、業務指導等方面給予更多幫助。國家有關部門應從項目安排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重點基礎設施給予傾斜,加快建設一批有重要影響的區域性博物館、傳習館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