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能簡單理解為收緊銀根。信貸管理不能簡單化,要調整有度、結構優化。把好流動性的總量閥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調整信貸結構和方向,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更好服務於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錢多放著不用,或者該用的地方不去用,往房地產、股票市場大量流,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局長 李德水
我認為現在提出固化中國模式為時尚早,是因為我們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還面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坦率來說,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如果說我們現在已經有了這樣一個模式,我們自己何必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呢?當一些學者積極為中國模式樹碑立傳時,我一方面被那種四海來賀的民族豪情強烈感染,另一方面內心又忐忑不安。我認為,只有當中國的普通勞動者在組織能力與消費能力大幅度提高以後,經濟結構得到調整,社會關係相對穩定,民主法制健全,那時才可以認真討論中國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宋曉梧
“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要開好頭、起好步,在處理國內經濟與國外經濟的關係上,我們要逐步加大海外投資的力度,從引進來為主轉變為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要把我們龐大的外匯儲備、貨幣儲備逐步變成資產儲備、能源礦產儲備,利用我們這些儲備到海外去並購企業,來提升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鄭新立
2010年中國的經濟形勢是嚴峻而複雜的,2011年,我會加“更加”兩個字,更加嚴峻、更加複雜。今年面臨著人民幣的升值、原材料的上漲以及勞動成本的增高、貿易保護主義三大問題。中國目前處於經濟發展轉變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時刻想到中國不是十年前,更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國,它的一舉一動,它的進口、它的出口、它的引進外資、它的走出去,都會牽連著其他國家的經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 魏建國
中國與周邊國家經貿關係發展還是很快的,這表明瞭中國經濟在地區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增長,而且我們從周邊國家來看,大部分國家,現在中國都是他們第一大貿易市場。我想,亞洲經濟正在構建一個以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國經濟增長為核心的新的增長機制。這有兩個含義:一是對整個世界經濟的結構帶來很大的變化,二是創造一種以本地區發展為主要拉動力的機制在逐步形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 張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