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20日刊文說,霧霾的不斷侵擾凸顯中國經濟轉型的迫切性。繼去年“PM2.5”一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空氣品質、水安全等環境問題勢必成為中心議題之一。學者呼籲,應該從轉變環保立法理念、法律制度設計著手,將環保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
文章摘編如下:
2013年伊始,中國四分之一的國土即被嚴重霧霾籠罩,17個省市、約6億人口受到了影響。“霧霾中國”的現實與“美麗中國”的圖景不禁形成巨大反差。繼去年“PM2.5”一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空氣品質、水安全等環境問題勢必成為中心議題之一。
有學者呼籲,應該從轉變環保立法理念、法律制度設計著手,保障公民權利,將環保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
在不久前結束的地方兩會上,多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大霧瀰漫中前往會場。1月24日至2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聽取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時表示,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和佈局調整,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用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預計稱,在今年“兩會”上,中央政府可能會從環保法治建設,嚴控重污染行業,執行更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科技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解決霧霾問題的思路和方案。
霧霾的不斷侵擾凸顯中國經濟轉型的迫切性。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期談及空氣污染治理問題時指出,“我們的生產、建設、消費都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落後的生產能力要堅決淘汰,過度的消費方式要堅決擯棄。”
柴發合表示,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可能一夜之間調整到位。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從降低單位GDP的資源和能源消耗和改變能源結構兩方面雙管齊下。
與此同時,史上最嚴厲、最細緻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開始徵求意見,有望年內出臺;北京市人大代表潘石屹在網上呼籲儘快出臺《空氣清潔法案》,獲得超過98.8%網民的投票支援;環保部近期也召開灰霾污染防治立法座談會,“要把灰霾寫入《大氣污染防治法》”成為一致意見。(賈磊 步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