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每個社區居委會,你看到的只是幾張破舊的座椅板凳,兩三個工作人員,只是零散負責下社區衛生、民間糾紛等簡單事宜。今天,走進社區居委會,見到的是到位的軟硬體設施,社區服務能力水準得到提升,讓人羨慕不以,更值得人們高興的事情是居民的事都裝進了社區幹部的心中。
一本社區居民臺帳,讓社區成了居民家中的“常客”。入戶普查是社區每年必做的一件事,有時一年會入戶普查2-3次,有時也會導致居民不解和抵觸情緒。但伴隨著社區週到的服務、熱情的微笑、細緻的釋疑,讓居民了解到普查的意義、需求和即將帶給大家的實惠。原先是一本本手寫的居民臺帳,只是簡單記錄居民一些基本資訊,到如今的居民電子檔案和社區幹部 “心中的檔案”,詳細記錄著大家的基本資料、就業狀況、生活情況、健康狀況等,每個社區幹部都成了“百家熟”、“千家熟”,對自己負責的片區居民每戶每人都瞭如指掌,居民了有了大事小情,社區幹部都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提供及時的幫助。
一本社區民情日記,讓社區成了居民心中的“英雄”。民情日記是社區幹部了解居民生活中熱點難點問題的記事本,是基層幹部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措施。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結合實際,全面推行“民情日記”工作制度,以記為手段,以辦為目的,組織社區幹部深入居民家中,到群眾中去,想民之所想,辦民之所急,解民之所憂,深受群眾的歡迎。“片區的徐克坤叔叔身體不好,兒女都在外地,生活困難。重點監控人員阿某被查出患上了腎病。轄區大中專畢業生對就業政策存在一定的誤解。”這是解放北路社區幹部的5月份民情日記中的幾條。據悉,社區為徐克坤老人送去了慰問品,為重點監控人員阿某辦理了醫保,申請大病救助。針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觀念轉變舉辦了專期培訓班。
一本社區服務制度,讓社區成了居民手中的“利劍”。走進社區,第一眼映入的多是社區為民服務的制度、承諾。社區居民前來辦事,接待制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等相繼啟動;社區居民在家時,“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入戶走訪制、跟蹤服務管理制等仍在繼續。目前,解放路街道積極探索社區“網格化”管理,探索為民服務長效機制,建立嚴格規範的管理和考核獎懲制度,加強幹部教育管理,開展了“業務技能大賽”、“週末業務講堂”等活動,推行“星級”社區幹部績效考核制,街道、社區工作的好壞讓老百姓說了算,真正使社區成為居民的“娘家”,成為居民手中的利劍。
在街道社區工作多年的小呂說:“如今走進居民家,居民給予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援,社區已經真正走進了我們老百姓的心中,按老百姓的話說,社區是真正為老百姓辦事的地方。”(孫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