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文化中國的軟實力

時間:2011-06-16 15:26   來源:半月談

  挺起文化中國的軟實力

  ——共和國60載,讓歷史啟示未來之六(文化建設)

  文化,一個看似普通、輕鬆且在每個人身邊無處不在的話題,我們的共和國從誕生到今天,卻用了60年時間去挖掘它、培育它、思考它,不斷調整它的角色,不斷尋找它的定位。今天中國文化每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都可以在60年間找到其形成、發展、演變的鏡頭片段。這些片段,與共和國同行,為人民放歌,有過波瀾壯闊,也有過曲折反覆。透過這些片段,我們不難看出一個文化大國的成長與成熟,領悟到一個崇高真諦: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文化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共用公共文化服務是13億人的基本權益。

  大眾化與小眾化:“文道”回歸的可貴與困惑

  早在1942年,毛澤東同志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浙江省委黨校社會學文化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陳立旭指出,新中國成立以後,伴隨著經濟政治領域的深刻變革,各地文化領域呈現出了新的氣象,省地縣相繼建立了文化局以及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群眾團體,接管、改造了舊的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隊)、劇場和劇團,扶持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和人民性、反帝反封建的文藝作品。他對比說,1949年4月底,浙江省僅有28個職業劇團,41座劇場,10座電影院,1個電影隊;至1957年,浙江已建立電影院27座、電影隊216個、電影俱樂部18個,劇團138個,劇場134座。

  在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雖然文化被視為政治教化工具後流於呆板,文化事業由國家包辦後弊病多多,但不可低估其正面效應,那就是人民群眾享有普遍、廉價的公共文化服務,遍佈農村的露天電影和戲曲演出就是例證。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文化領域的創造力不斷迸發,人民群眾享有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但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也導致文化的高消費現象不斷凸顯,尤其不少文化產品精英化、高端化、小眾化,把大多數人擋在大門外。這不僅導致了市場的殘缺與丟失,也使群眾文化權益的保障付諸闕如。不管是發達地區的城市,還是中西部農村,百姓對健康、有益、質優價廉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都表現出極大的渴望。

編輯:張真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