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60年 省長訪談 -- 人物動態

黃奇帆:金融危中有機 重慶風景稍好

時間:2009-09-07 09:43   來源:重慶日報

  今年1—7月,重慶GDP增速為12.7%,預計全年可達到14%。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霾尚未散去的時候,重慶如何做到風景這邊稍好?6日上午,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在出席“2009重慶內陸開放高地論壇暨中國名媒總編輯集體採訪”活動時,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我市“戰勝”危機的原因、下一步發展目標以及戰略措施。

  現象:經濟增長並不單靠投資拉動

  自去年底以來,全國銀行“開閘放水”,一時間,投資拉動成為國內許多地方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然而,黃奇帆卻指出,重慶GDP高速增長,不僅僅是因為投資,而是五大板塊共同發力,支撐了重慶經濟又好、又快向前。

  第一個是工業板塊。工業經濟佔據了我市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近幾個月來,我市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均保持了19%—20%的增速;

  第二是商業零售。1—7月,我市商業零售總額增長20%以上。

  第三是房地產。1—6月,我市房地產業增加值也是以18%的速度增長;

  第四就是在金融危機中,異軍突起的重慶金融業。1—7月,重慶金融GDP增長37.5%,成為我市增長最快的行業,拉動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第五才是固定資產投資。今年1—7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在35%。

  黃奇帆表示,除了投資拉動,重慶的工商產業、市場消費、金融需求等,呈現均衡、和諧發展的格局,後勁很足,具有可持續性。

  原因:天幫忙 人努力

  重慶經濟為何會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人努力,一方面是天幫忙。”黃奇帆說。

  所謂“天幫忙”,是指胡錦濤總書記給重慶的“314”定位,為重慶導航定向,以及國務院給重慶的3號文件。3號文件為重慶戴了13個“金帽子”,給了“12+10”的優惠政策、鼓勵政策,當然會激勵重慶快速發展。

  此外,還有國家“保增長、調結構、促民生”的政策措施。雖然這些政策措施,全國各地都在貫徹落實,但因為重慶地處西部,又是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因此相對受益較多。如今年1—6月,我市貸款餘額增長47%,連續6個月排名全國第一。中央財政2000多億元投資中,重慶得到了100多億元,約佔1/20,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所謂“人努力”,指市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地調整結構,使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去年4月,金融危機尚未全面展開的時候,市政府就出臺了7條激勵措施;去年9月又出臺5條措施;去年12月召開的經濟工作會,又出臺12條措施。這些措施,今年仍在全面繼續貫徹推進,這也是刺激重慶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開放:當前經濟的重要抓手

  GDP增長14%,只是今年的目標。重慶的中長期目標是到2012年,通過大力推進城市化、工業化,重慶成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開放”是我市當前工作的主要抓手。

  “與沿海比,重慶最落後的是什麼?就是開放的程度。”黃奇帆說,因此,我市正在努力將重慶打造為“內陸開放高地”。

  在具體措施上,一是多層次、多方位吸引外資。除了工業,城市建設、存量資產轉讓都要同時進行。去年,我市引進外資27億美元,增長了1.7倍,預計今年將超過36億美元。

  二是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去年,我市進出口貿易比2007年增長了40%,達到了100億美元。目標是爭取2012年,重慶的進出口額突破400億美元。其措施主要是發展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

  一個深居內陸的城市,為何能吸引以惠普2000萬台筆記型電腦為代表的一大批加工貿易、服務貿易項目落戶重慶?

  黃奇帆道出了重慶的“關鍵”。一是“三個低、兩個平、一個高”。所謂“三低”,指重慶的勞動力成本低;油電煤運、土地等各種生產要素成本低;有西部大開發等各種優惠,財稅成本低。“兩平”,指進向物流成本和出向物流成本(加工貿易產品所需要的零部件運進成本,產品做好後要運往市場的成本)至少與沿海持平。“一高”,指重慶高水準的工作效率。

  其次,是重慶推動成立的三個開放“平臺”,包括國務院已經批准的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正在建設的西永出口加工區、正向國家申請報批的兩江新區。黃奇帆說,要盡可能把國家給予重慶的各種政策用好,同時學習、借鑒沿海地區的服務方式,兩者集大成用於重慶的開放高地建設上。

  三是圍繞開放的目標,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面大力發展電子資訊產業,並努力將其培育為重慶的第一產業;另一方面,對鋼鐵、化工、汽車等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降低能耗,提高環保技術水準和產量,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四是大力發展以金融為中心的服務業,將重慶打造為中國內陸的金融中心和高地。力爭到2012年,重慶的金融GDP將佔到全市GDP總量的10%以上。

  五是通過宜居重慶、暢通重慶、健康重慶、平安重慶和森林重慶,這“五個重慶”建設,改善重慶的生活環境、投資環境。

  正是有了這些措施,重慶才充滿信心,不僅可以在金融危機中做到“風景這邊稍好”,重慶的明天還會更加美好。 (記者 曾 立)

編輯:宿靜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