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剛結束,蔣介石立即發動內戰還有許多困難,於是他就玩起了假和平的陰謀。”王輔一回憶,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應蔣介石電邀,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這充分顯示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望,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民主人士柳亞子賦詩稱頌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的行動是“彌天大勇”。
經過43天複雜而艱難的談判,國共雙方于10月10日正式簽署並公開發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國民黨當局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等,共商和平建國大計。
此後,中國一度露出和平曙光,召開了有各黨派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政協協議。但國民黨並沒有放棄武力消滅共產黨的打算,很快撕毀了政協協議。
向守志說,國民黨在完成內戰準備後,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揚言要在三五個月內消滅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22萬人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戰爭初期,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國民黨軍兵力達430萬人,裝備的是飛機坦克;解放軍兵力120萬人,裝備的多數還是“小米加步槍”。
中共中央審時度勢指出:蔣介石的進攻不但必須打敗,而且能夠打敗。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和解放區軍民的信心。同時,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放手發動群眾,軍事上堅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
全面內戰爆發頭8個月,人民解放軍殲敵71萬餘人,挫敗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蔣介石速戰速決的企圖成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