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引領的復興之路。
這是億萬中國人民心中高揚的旗幟。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帶領億萬中國人民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征程中,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今天,13億中國人民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引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滿懷信心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對發展的“考問”——時代的必然選擇
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革命聖地西柏坡。2002年12月,黨的十六大剛剛結束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央書記處同志來到西柏坡學習考察。
透過歷史煙雲,60多年前,毛澤東率領從炮火硝煙中走來的中國共產黨人,從這裡出發,踏上進京“趕考”之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新紀元。那時,中國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經過半個多世紀艱苦奮鬥,中國共產黨人開闢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002年的中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近1000美元,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
“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但我們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滯。”胡錦濤總書記在西柏坡的講話,有著對形勢的清醒判斷和對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
經濟學界普遍認為,每人平均GDP達到1000美元之後,如果戰略和政策把握得當,經濟可以迅速起飛。但這又將是一個結構變動最為劇烈、各種矛盾最為突出的時期,處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社會動蕩、經濟停滯。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但另一方面,世情、國情、黨情不斷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2003年春天,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促使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把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4月,胡錦濤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指出,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8月28日至9月1日,胡錦濤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概念。
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於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
此後幾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一系列特大自然災害、一些地方發生的群體性事件……重大挑戰接踵而至,社會變革深刻複雜。
世界用複雜的眼光看著中國會不會落入“拉美陷阱”。
中國已經進入發展的關鍵期、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的凸顯期,面臨著重大戰略抉擇——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
歷史的長河往往在驀然回首時,才更能體會它的恢宏氣勢。
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在黨和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擴展理論視野,不斷作出理論創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
“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和重要內容,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