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臺協會長:搭建溝通橋梁助力臺企發展

時間:2010-05-21 16:50   來源:台灣網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東莞市臺協會長葉春榮接受台灣網記者的獨家專訪。(台灣網 發)

  台灣網5月15日北京消息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東莞市臺協會長葉春榮昨日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東莞臺協將全力搭建政府與臺企溝通的橋梁,積極協助臺企轉型升級,拓展內銷市場。

  搭建政府與臺企溝通的橋梁

  目前全國有110多個地方檯協,有的臺協成立已近20年。20多年來,他們與各地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為兩岸經濟發展、協助地方政府處理臺資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了很多協調,成為重要的溝通橋梁。

  在今年的廣東省政協會議上,東莞市臺協會長葉春榮提出了臺商關心的申辦臺胞證、投資第三產業等問題,之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與廣東省長黃華華會見了他與另外9名臺胞特聘委員,並最終促成了“支援臺資企業加快發展”、“支援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等18條措施的出臺。

  不久前,東莞市副市長江淩對東莞臺協表示高度評價,在金融危機下,東莞市臺協及時跟政府溝通,配合政府的轉型升級幫扶政策,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使東莞絕大部分臺商企業能渡過危機。

  積極助推臺資企業轉型升級

  現年58歲、祖籍臺灣桃園的葉春榮是第一批到東莞的臺商,1990年就成立了公司,並於2007年11月27日當選為第八屆東莞市臺協會長。在他上任當天,就提出了推動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口號。“東莞有20多年的工業基礎,政府能力也大大提升,到了認真規劃的時候。所以我認為現在是轉型升級的合適時機。” 葉春榮說。

  葉春榮分析說,現在大陸的投資環境跟20年前已經很不一樣,如果還不做調整、做修正,那麼就會跟產業脫節,就會被淘汰。其實早在2004年,葉春榮就開始佈局,並於2006年開始實施轉型升級。“當時我們決定,在東莞的工廠不再擴充,而是要做精。我們陸續收購了一些批發商、貿易商,延伸產業鏈,使得工廠對總收入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所以,我們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不大。”

  針對臺資企業集體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困難,葉春榮提出了“就地修煉”和“轉型不轉行”的口號。“就地修煉”是指企業通過提升經營能力、管理能力、競爭能力,解決自身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問題。“因為臺商年紀大致都在四五十歲左右,對自身從事的行業已經有二三十年了,再轉行是一個很大的困難”,葉春榮又提出“轉型不轉行”,就是所從事行業不變,只是經營和管理形態上發生改變,他認為這也是最安全的應對危機的方法。

  同時,東莞臺協還從臺灣引進了14個技術團隊協助臺企實現轉型升級。“這14個團隊曾經幫助臺灣本土的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葉春榮指出,這些技術團隊各有所長,企業可以針對各自的需求,有針對性與這些技術團隊合作,解決實際面臨的問題。

  成立大麥客 拓展內銷市場

  當前東莞臺資廠商仍以外銷為主,但內銷大陸的潛力極大,危機以後,臺企拓展內銷市場的熱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積極,葉春榮認為,首先要讓全國人民都知道“東莞製造”。在東莞臺協和東莞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2010東莞臺灣名品展覽會”4月下旬開幕,吸引了34萬6千多人參觀,參展的臺灣廠商都鎖定大陸內需市場為拓展目標。

  “接下來,我們協會召集幾百家臺資企業集資三億港元成立批發大賣場,叫‘大麥客’。”葉春榮進一步解釋說,大麥客的主要產品就是那些臺資中小企業沒有打響品牌的產品,或者為國外企業做代工的產品,大麥客將會對這些產品設置新的品質標準,統一以大麥客的品牌出售,包括紡織品、服裝、玩具、食品和日用百貨等多種品類,面向大陸市場做內銷。

  不僅如此,葉春榮表示,今年4月底大麥客就開始運營,大賣場也將在年內開業,以後要從東莞開始發跡,希望五年內在全國二三線城市再成立10家大麥客公司。

  感謝廣東省和東莞市的支援和幫助

  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東莞市政府大力支援臺資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出臺了許多幫扶政策。東莞市市政府還拿出六個10億元的科技專項基金,支援當地企業發展,每個“10億”都有一個特定的項目,其中有一個“10億”就是用於外銷轉內銷。葉春榮激動地說,“我非常感謝東莞市市委市政府,非常用心地投入精力和資金,協助臺資企業外銷轉內銷。”

  日前,廣東省政府推出了支援臺企發展、保護臺胞利益、加強粵臺經貿合作的18條措施,涉及“支援臺資企業加快發展”、“支援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加大對臺商和臺資企業的服務力度”以及“加強粵臺交流與合作”等四個方面。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加強粵臺金融交流與合作”,而東莞市將繼續扮演先行先試的角色。

  不久前,東莞市副市長江淩還表示,今年東莞將繼續執行去年的幫扶政策,並用更大精力,幫扶臺商企業渡過後危機時代。(台灣網記者 肖燕)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