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4月27日電(記者趙大春)今年一季度,雲南實現生產總值1490.06億元,同比增長15%。在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中,這一增長速度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可謂“重旱增長”。
2009年入秋以來,雲南遭遇了秋——冬——春連旱的特大旱情,近1000萬人、近200萬頭牲畜飲水困難,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730.6萬畝,全省夏糧因災減產60%。由於乾旱缺水,雲南省內河流、湖泊水位下降,多條河流出現斷流,工業生產用水、用電緊張,生產困難重重。同時,食品類價格大幅上漲,帶動CPI環比一路走高,一季度雲南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2%,通脹壓力增大。
面對困難,雲南積極應對,採取所有計劃,全力抗大旱、保增長、保民生,堅定不移調結構、增投資、擴消費,確保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不因旱災而改變。
針對大旱導致農業減產,雲南省政府提出“小春損失大春補”的方針,通過改變農業種植結構,擴大晚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全力確保春耕正常進行。
針對農民減收的困難,雲南省積極開展實施“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加大旱區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務工收入,組織舉辦招聘會約300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幾十萬人。
針對旱災導致物價上漲的壓力,雲南省積極從省外調糧、調蔬菜,打擊市場屯糧哄抬物價等行為,保證市場糧食、蔬菜充足供應,避免物價過快上漲。
針對由於乾旱缺水導致的水電供應不足的問題,雲南省改變過去的“西電東送”,組織從廣東倒送雲南電量,同時叫停高耗能等產業,保證工農業生產正常用電需要。
在一系列抗旱救災的堅實舉措下,雲南廣大農民群眾實現了“減產不減收”,一季度全省農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10.7%,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也同比增長了13.9%。
目前,雖然旱災尚未完全解除,但雲南經濟卻從重旱中率先突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同時發力,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7.17億元,同比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13億元,同比增長18.8%;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23.95億美元,同比增長80.6%。
雖然農業生產受旱災影響較大,但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一季度雲南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5.68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更是實現大幅度增長,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11.47億元,同比增長19.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42.92億元,同比增長12.5%。
雲南經濟在旱災中實現快速增長,保持了去年三季度以來從金融危機中恢復後GDP兩位數增長的良好勢頭,讓人欣喜。不過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雲南產業結構調整卻顯得步履沉重。2008年以來,雲南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並在2009年第三季度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產業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雲南的三次產業結構從“二三一”變為更合理的“三二一”。
但在保增長的壓力下,雲南省第二產業迅速增長,去年末及今年一季度,雲南三次產業結構重新恢復到“二三一”。同時,投資也遠遠高於消費和進出口,且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快於消費的增速。因此,在重旱之下,雲南主要靠投資和工業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並未改變,促進消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經濟結構調整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