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程性缺水致旱問題突出
一些基層幹部群眾認為,儘管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在農田水利方面投入巨大,但農村農田水利建設量多面廣,資金需求大,有限的投入仍然無法滿足農業農村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是資金投入少。長期以來,廣西農村水利建設至今主要分為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撥款、市縣財政部款和自籌經費三部分。基層幹部群眾反映,很多水利工程都需要地方提供配套資金,而實際上在廣西這樣欠發達的西部省份,由於地方財力有限,無法籌集足夠的配套資金投入水利建設,大型灌區不少水利工程都是建建停停,中小型一些工程則因為資金跟不上根本無法實施。
二是石山地農村水源工程建設嚴重不足。在東蘭、巴馬、隆林、西林等典型大石山區縣份,當地幹部群眾紛紛反映喀斯特岩溶地區地下河水資源雖然豐富,但水位很深、水源非常難找。記者看到,大石山區不少地方沒有任何地表水源,當地群眾生產用水只能靠修建地頭水櫃匯集存儲雨水臨時救急,缺乏抗旱水源工程支援,農業生產仍然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
三是廣大農村病險水庫多、農村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嚴重,造成水庫蓄水能力不足、農業用水效率極低,水利設施的抗旱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目前廣西絕大多數病險水庫都修建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河池市為例,全市201座中小型水庫有118座是三類病險水庫,截至目前已實施除險加固的只有26個,這些病險水庫在汛期要大量放水排險,乾旱時庫容則嚴重不足、無水可用。
近20年來,廣西在極度缺乏水源的大石山區修建了大量家庭用集雨水櫃,以保障山區人畜飲水設施,但此次大旱同樣表明,人畜飲水工程建設仍顯不足:一方面是現有儲水設施仍然偏少、出水能力不足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如樂業縣同樂鎮龍門村老洞屯18戶人家97人建設了37個水櫃,到目前絕大多數水櫃還有存水,春耕也有保障,但一些水櫃較少的地方早已乾涸見底,表明儲水設施仍然偏少,儲水抗旱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容易引起工程品質問題。上個世紀末以來一些地方一個60多立方米水池可獲得國家3噸水泥補助,群眾投工投勞,幾年以後補助才有所提高。如果完全按照標準修建一個60-70立方米的水櫃,僅提供3噸水泥就很容易出現缺漿等品質問題而導致漏水,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早年修建的大量蓄水池、水櫃由於資金不足多數沒有加蓋,長期儲存水質容易變壞,同時也存在較多安全隱患。記者在那坡、隆林、樂業等災區看到,不少地方群眾生活用水都是直接從水櫃、水池取用,缺乏水處理設施,人畜飲水的水質安全問題仍需高度關注。
四、大規模農村水利建設勢在必行
一些幹部群眾和水利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大石山區人畜飲水難、農業生產用水難的“兩難”問題,必須在水櫃、水池、山塘、水庫、供水管網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下大力氣增加投入,讓水來時留得住、旱時用得上,實現標本兼治,提高農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此次旱災中,廣西水利部門在確保當前旱區人畜飲水的前提下,同時從短期和長期規劃著手,派出9個工作組深入旱區開展水源調查、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做好長遠解決旱區人畜飲水安全具體解決方案,切實解決好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安全問題。
4月15日,廣西在30個(市、區)縣同時舉行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開工儀式,計劃用兩年時間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大會戰,解決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工程估算總投資約為23億元,將新解決飲水困難人口120萬人以上,恢復改善新增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50萬畝以上。
大會戰的主要工作包括:建設和改造家庭水櫃、地頭水櫃;清淤維修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和新建工程;灌區配套、泵站改造維修和新建工程;加快水源工程建設;加強管網和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及充分發揮水電站、水庫尤其是原設計有灌溉功能的大中型水庫、水電站的灌溉功能。
根據初步調查,這次大會戰將新建家庭水櫃6萬個;新建擴網工程180多處,建設自流引水工程1500多處,建設提水工程650多處,建設引蓄結合工程500多處及地頭水櫃。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王春林分析說,罕見的極端氣象條件固然是此次旱災的主要原因,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不斷投入,目前仍不完善、存在諸多不足。結合多年來的經驗,要做到標本兼治,必須採用大會戰的形式,集中力量、集中領導、集中時間、集中人財物,黨政軍警民、工農商學兵齊上陣,才能集中解決大石山區飲水難、用水難問題,實現“有水存得住,旱時用得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