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抗天壯歌——來自貴州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的抗旱報道

時間:2010-04-16 13:17   來源:新華網

  朱昌國數學好,賬也算得好。但涉及村裏和家裏的賬,他卻不願“計較”。

  2001年冬,村民們修水池、造水田,錢用光了,當地有關部門的補助款還沒有到位。32個水池一旦停工,就可能趕不上來年蓄水。朱昌國毫不猶豫,墊出6400元積蓄,幫助村民渡過難關,確保這些村民第二年就種上了水稻。

  朱昌國心靈手巧,自己摸索掌握了金銀花扦插育苗技術。市場上,一株苗可賣0.5元。但他一邊鼓勵大家種金銀花,一邊把數以萬計的苗株無償送給村民……

  修路花錢多,村裏沒有錢,市裏答應的1.5萬元補助也要等工程過半才能撥付。為了儘早開工,朱昌國拿出前幾年打工積攢的5000元墊上,請村主任買來了炸藥、火線、雷管、風鑽。炸藥非常危險,他便自己保管。從工地到炸藥保管地有6公里,每趟要走一個半小時,他每天背著炸藥去,背著炸藥回,從不說辛苦,從不說危險。

  5000元錢很快用完了。朱昌國二話不說,又把家裏的4頭大肥豬賣了,得到4140元。他只用零頭給家裏購買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其餘的4000元全部購置了築路物資。

  為了路,當在貴陽上大學的孩子突發心臟病時,他匆匆前去看了一眼,就立即回到了工地;為了路,當他墊出上萬元現金時,卻拿不出女兒上初中每星期10多元的生活費。

  行動,就是號召;榜樣,就是標桿。冷洞村的村組幹部不知不覺地向朱昌國看齊--

  修路缺錢,村主任李發國拿出了5000元現金,二話不說墊付到修路工程上。這一兜子錢是全家人好多年的積蓄;

  修路佔地,有一段要借道相鄰鄉鎮的山地。村委會委員程昌貴為了做好協調工作,先後上上下下跑了6趟,走了數十公里,徵得了對方的同意;

  抗旱保苗,所有的村幹部和村民小組組長,在做好自家保苗工作的同時,為全村察看災情,傳授技術,聯繫水源,起早摸黑,毫無怨言;

  日頭炙烤大地,旱情還在持續。在朱昌國等帶領下,冷洞村的希望之花不僅沒有枯萎,反而在全體村民的心裏“不斷滋長”——

  “我們現在盡力保苗,雨季一來立即補種,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

  “我們要提高金銀花加工品質,賣出更好的價錢!”

  “我們要在金銀花地裏套種藥材,這山上有上百味野生中藥材!”

  “我們要發展觀光農業,讓遊客成為我們新的收入來源!”

  ……

  問他:累嗎?

  “累,但心中充滿希望!”回答很短,但傳遞著一種信念,一種力量。

  冷洞村四週,不少山頭樹木因旱幹死,一片枯黃,而冷凍村山上的一株株金銀花卻綠葉片片,獨顯生機!

  烈焰爍真金,滄海見英雄。

  正是他們,以大山一樣的無私,重塑了大山的脊梁……

 

 

 

共 6 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轉到第  頁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