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15週年之際,中央出臺的諸多惠港金融方面的措施,既是中央送給香港的“大禮包”,體現出中央對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力支援,也是中國漸進式金融改革的又一次意義深遠的突破和提速。
此次突破和提速,涉及中國金融改革的兩個重要方面: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
就人民幣國際化而言,在今年1至5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與2011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了70%到80%,中央支援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進一步豐富香港人民幣離岸產品,以及支援深圳前海與香港之間進行跨境貸款試點等舉措,都意在促進離岸人民幣流通以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為以人民幣計價流通的金融產品,未來不僅在市場上運作,更要逐漸成為主要國際金融機構和一些國家央行的投資工具奠定基礎。
“支援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意味著非香港居民或非香港註冊公司,可以在香港銀行開戶,並通過人民幣這種貨幣來進行貿易投資結算。這一政策如果得到全面實施,將會使以香港為平臺的人民幣貿易活動或投資活動大為活躍,更多人民幣資金將沉澱在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中,更多人民幣離岸產品以及為滿足機構投資者和居民投資需求而創新的金融衍生品,將會紛紛問世,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將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不僅如此,由於大量人民幣通過香港這個平臺進行流通、融資、兌換,香港在成為境外人民幣最集中、流通程度最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同時,也會發揮自身平臺的輻射力,提高人民幣的軟實力。
“支援深圳前海與香港之間進行跨境貸款試點”,則是從人民幣雙向互通角度,支援境外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壯大。眾所週知,自2009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開展以來,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受制于我國現行的外匯管制政策,香港的人民幣除了進口內地商品與服務外,只能存放在香港的銀行,很難回流到內地。這種回流渠道的不通暢,不僅造成了境外人民幣流動性的不足,也制約了境外人民幣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跨境貸款的試點,不僅使大量香港的低成本人民幣信貸資金有可能進入深圳前海,增加前海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幾率,而且小範圍地率先實現人民幣雙向互通,也可以為未來在更廣範圍推廣積累經驗。同時,人民幣回流機制的進一步完善,也有助於“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業務的發展,提高國際上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強海外機構持有或使用人民幣的信心。
就資本項目開放而言,“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提出要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而推動滬深港交易所聯合設立合資公司,推出內地與香港兩地市場互相掛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產品(ETF),以及鼓勵外資股權投資基金進入深圳前海等措施,都是在加快資本項目開放方面進行的循序漸進的探索和嘗試。
跨境ETF的推出,將會進一步打通在岸和離岸的資本賬戶和金融市場,在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資工具和投資品種的同時,加速推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未來內地和香港兩個市場之間的跨境資金流動將更加頻繁。
如果說,跨境ETF的推出,特別是港股ETF在內地掛牌,是為內地證券市場和內地投資者走向國際市場打開一扇窗戶的話,那麼,鼓勵外資股權投資基金進入深圳前海,則是給海外資本進入內地市場打開了一扇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深圳前海將在試點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走在前面。而深圳前海地區此番先行先試,並且中國首次邁出資本項目可兌換步伐───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試驗將在前海首推,不僅可以通過前海的試驗,為日後擴大試點範圍提供借鑒,也將為我國下一步金改的提速積累經驗。
實際上,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必然需要資本項目的加快開放;而資本項目的開放,也必然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此次推出的惠港金融措施,既是中央結合當前中國發展的國際大環境進行的“主觀設計”,也取決於香港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和環境。毫無疑問,香港將因其獨有的窗口優勢,在中國金融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惠港金融措施不過是金改向新階段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