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52年,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李順達農林畜牧生產合作社的婦女識字小組在上課。新華社記者陳之平攝(資料照片)
新華網北京9月6日電(記者吳晶)高家柳溝村只是山東省莒南縣縣城東北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然而,50多年前,這裡的300多戶農民卻個個是明星,他們的“識字經”更是全國爭先效倣的典型。
新中國成立伊始,全國6億人口中有4億多是文盲,相當於總人口的80%,農村的文盲率更是高達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個識字的人。
“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如果不識字,做睜眼瞎,就不能在文化上翻身。”當時在教育部負責成人教育事務的老幹部李吉元說。為此,黨中央迅速作出決策、部署。1950年,第一次工農教育會議明確指出:“推行識字教育,逐步減少文盲。”當年,高家柳溝村全村只有9個人識字。合作社找到其中7人作記賬員。可他們識字不多,社員的名字、農具、肥料等很多都寫不上來。他們只好用畫圈、畫杠代替,時間久了,圈杠滿天飛,成了一筆糊塗賬。
迫不得已,高家柳溝團支部創辦了記工學習班,想盡辦法組織社員學識字。社員們從學寫身邊人的名字開始,逐步學到土地、農活和各種農具的名字。初春了,他們邊春耕邊學習“春耕”這個詞;推車送農家肥了,他們就學習“車襟”“推車”之類的詞。
為了防止“不用就忘”,學員們利用勞動間隙,在田間地頭開起了學習班。2個半月過去,參加學習的115名青年中有19個能當記賬員,92人能記自己的工賬。得知高家柳溝村的掃盲工作,毛澤東同志十分高興。1955年12月,他對該村創辦記工學習班的經驗作了親筆批示。
“很快,各地紛紛開始編寫掃盲教材,舉辦形式各樣的掃盲班,掃盲運動被推向高潮。”李吉元回憶說。
195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掃除文盲的決定》的發佈將掃盲工作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第一次把掃盲作為國家發展大計。
國家獲得獨立、民族獲得解放,點燃了人民群眾對知識的渴望,激發了人民群眾對學習的熱情。在掃盲運動中,各地基層群眾創造出很多很好的教學形式。例如,工礦企業採取“長班短班結合、集中分散結合、脫產業餘結合、自學輔導結合”等形式,農村採取了“農閒多學、農忙少學、大忙放學、忙後複學”等形式,做到了“學習方法大家找,怎麼方便怎麼好。安排活茬擠時間,能學多少學多少”。
到1957年上半年,全國原有文盲中已有2200萬人脫盲,並已有160萬人達到高小和初中畢業文化程度。廣大的工人和農民學習文化後,生活和生產方面都發生很大的變化。許多學員在掃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文化技術,成為新中國建設生產一線的骨幹。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說,195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緊密部署下,一套基於我國國情的《中文拼音方案》頒布,進入小學生課堂。由此,全國持續進行的掃盲運動又迎來了學習中文拼音和普通話的熱潮。
“中文拼音好處大,幫助我們學文化。我們大家歡迎它,治好了幾十年睜眼瞎。”在當年被推崇為中文拼音學習模範的山西省萬榮縣,很多年過八旬的老人仍然記著這首用中文拼音讀會的詩。
在中文拼音的助推下,截至1964年,全國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了52%;1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然而,文革造成了我國掃盲工作的停滯,使一部分好不容易“脫盲”的群眾重新進入文盲行列。直到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文盲仍有2億多。
但是,黨和政府對掃盲的重視從未停止,國人對識字的熱情從未消退。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突飛猛進,掃盲工作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此後,經過長達15年的艱苦奮鬥,我國的掃盲工作終於在世紀之交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2001年初,中國向世界宣告已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全國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壯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
對於一個有著沉重人口壓力的大國來說,甩掉“文盲大國”的帽子不僅意味著掃盲工作的成就,更預示著中國在新世紀的騰飛。
2000年中國基本實現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後,掃盲工作並未止步不前。中國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掃盲教育的政策法規。2004年,又啟動了《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提出“到2007年,在中國西部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
為了有效堵住新文盲產生,中國同步實施掃盲教育與普及義務教育,積極組織15歲以下未入學的適齡兒童到學校進行補償教育。國家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政策,保證絕大多數適齡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有學可上。
到2007年底,“兩基”攻堅計劃如期完成,我國全民教育達到了一個新水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評價說:中國掃盲工作已取得巨大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
2009年初,教育部“掃盲教育處”從建制上被取消了。“這證明以識字為目的的掃盲工作已接近尾聲。”曾任掃盲處處長的王岱說。
進入新世紀,文盲的定義發生了變化。2005年,聯合國將新世紀文盲分為三類,一類是不能讀書識字的人,一類是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即地圖、曲線圖等)的人,還有一類是不能使用電腦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
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如今掃盲課堂上講的,是“怎樣使用電腦”“怎樣使用洗衣機”等生活常識。
王岱說,我國新階段的“掃盲”工作將由12個部委分別承擔,它們將針對失學兒童、出國勞務人群、進城務工人員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掃盲,幫助他們獲得工作機會、改善生活狀況。
“不管掃盲的內容怎麼變,祖國落後貧窮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李吉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