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的楊志新好英武
當聽到有人參加過開國大典時,相信許多人跟記者一樣,對他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那麼,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曾經連續9年參加國慶大典,其中包括開國大典,而且還要檢驗許多中外領導人的證件時,你又作何感想呢?昨天,記者在省會見到了這位“傳奇”老人——80歲的楊志新。
全連唯一的觀禮代表
“1949年6月,經中央組織部分配,我從華北大學來到當時的中央警備團,10月份就參加了開國大典。”楊志新對60年前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
到中央警備團後,楊志新在15連當起了文化教員。開國大典的前一天上午,連隊指導員找到了他。聽到自己將作為觀禮代表參加開國大典時,楊志新喜出望外。“參軍時間那麼短就能參加如此重要的活動,當然特別高興了。”那天晚上,楊志新徹夜未眠。
10月1日早晨9時,作為全連唯一的觀禮代表,楊志新與其他20余位戰友整裝集合。隨後,部隊首長告訴他們,此次參加開國大典,除了作為觀禮代表外,他們還肩負著一項更重要的任務:保護領導們的安全。“我們警備團的幹部和戰士,都是經過訓練的,擒拿格鬥不在話下。”
在金水橋東側,楊志新和戰友們見證了開國大典的盛況。“無法用言語形容。”說起當時的心情,楊志新依然激動不已。
開國大典儀式結束後,楊志新又參加了晚上舉行的篝火晚會,他們盡情地唱歌、跳舞,抒發著內心的暢快。
用掃雷器檢查金水橋下
1949年以後的4年中,楊志新每年都參加國慶大典。不過,已成為專職保衛人員的楊志新,負責觀禮臺上領導人的安全。
回想起前五次國慶大典,楊志新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1951年。“國慶節前幾天,時任公安部部長羅瑞卿把我們叫去開會。”楊志新回憶說,當時,羅瑞卿收到一封匿名信,稱國慶大典當日,將讓天安門廣場的人海變成血海。會上,羅瑞卿要求他們,一定要提高警惕,保證首長和群眾的安全。
“我負責觀禮臺區域,這可是大典的核心區。”楊志新說,10月1日淩晨5時許,他們就開始清場。隨後,開始檢查大典區域內的每個角落。為了以防萬一,他們還把探測器、掃雷器放入金水橋下檢查。
好在,那年的國慶大典終於平安度過。
有了自己的軍禮服
從1954年開始,楊志新又以驗證軍官的身份連續參加了四年國慶大典。“驗證軍官的挑選非常嚴格。”楊志新告訴記者,首先是政治可靠,而且要儀錶堂堂,有一定的警衛工作經驗。
從1955年開始,楊志新“亮相”國慶大典時的軍裝有所改變。按照慣例,那年的9月28日,當時的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在晚上觀看了夜間演習。
演習期間,羅瑞卿認為驗證軍官應該與儀仗兵穿同樣的軍禮服。“9月29日,量身訂做,9月30日就穿上了,肩章還是從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空運過來的呢。”楊志新自豪地說,新服裝的顏色仍是草綠色,質地由原來的布料改為毛料,紅緞子袖章上面寫著金黃色的兩個字——驗證,下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肩章也由原來的硬體改為軟體。“因為我們是28個人,大家都笑稱我們是‘28宿’。”
檢驗中外領導人的證件
“金日成、胡志明、米高揚等許多領導人都從我身邊經過。”楊志新說,這些領導人從中山公園出來,把“觀禮代表”的紅綢條和請柬交到他手上,並微笑著點頭示意。敬過一個標準的軍禮後,楊志新開始認真檢驗證件,然後把證件送到觀禮代表手上。
楊志新回憶說,1952年,自己雖然沒有正式成為驗證軍官,但已開始履行驗證的職責。當時,劉胡蘭的母親和卓婭的母親手挽著手,從他身邊經過時,動情地望了他一會兒。楊志新說:“我當時感覺特別親切,也很感動。我想,她們肯定想起了自己的女兒。”
正是由於在國慶大典中的出色表現,再加上日常工作中的突出表現,楊志新屢受嘉獎。
開國大典已經過去將近60年,但時至今日,午夜夢回,楊志新總會想起那些讓他終生難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