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立足於實際

時間:2009-04-15 23:46   來源:--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又堅持解放思想、從實際出發,走出了一條所有制改革的成功道路。一方面,推進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革改制,積極尋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相容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另一方面,推動眾多產業領域對非公有制經濟放開準入,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目前,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由傳統的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轉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了公有制、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三位一體的所有制結構。

  所有制是最基本的生產關係。形成完善的所有制形式,是發展生產力的制度前提。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發展和壯大公有制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固有的要求。但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立足於實際,而不能超越生產力發展水準,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實行單一的公有制。這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得出的結論。30年的改革發展證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有利於充分發掘和動員我國龐大的民間生產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土地、技術、知識等,用於發展生產、促進經濟增長;有利於拓寬就業門路,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有利於增加勞動者的收入和國家財政收入;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方便人民生活;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更有效地推動知識創新;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創業的積極性,使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在實踐中,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僅如此,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客觀上要求改革“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因為:第一,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增強競爭和發揮市場機制的功能。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眾多主體參與競爭的基礎之上的,單一的公有制結構往往會導致壟斷,使經濟失去活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形成多樣性的所有制結構,才能開展和形成市場競爭,進而發揮市場機制的功能。第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各類市場主體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具有團隊凝聚力強、能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等優點,非公有制企業具有對市場反應靈敏、經營靈活、自我調適快等長處。在市場競爭中,各類企業在組織結構、經營方式的革新中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有利於企業體制不斷完善。第三,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我國在探索國有制實現形式中,通過發展股權多元化的國有經濟,尋找到一種由多種所有製成分組成的混合所有制形式,這使不同性質的經濟主體在企業內部緊密結合和互補互促。由於可以根據產業性質和企業特點,或實行國家控股、參股,或允許社會資本控股,因而股份多元化的企業組織形式拓寬了不同性質經濟成分的發展空間,既可以充分發揮非公有資本的潛力,又能促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增強其控制力和影響力。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僅是改革完善所有制、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成功實踐,也是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中國化的一項重大成果。傳統社會主義理論要求實行單一公有制,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誤解。馬克思闡明瞭所有制的變革決定於生產力的水準和性質,強調只有在所有制關係與生產力發生衝突、成為生產力的桎梏時,生產關係的革命才能到來。恩格斯指出,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實行由社會佔有全部生產資料,只有在實現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具備的時候才成為可能,才成為歷史的必然。舊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中國是在物質生產技術十分落後的條件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所有制形式必須適應生產力的水準和性質。儘管新中國成立近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實現了飛躍,但每人平均GDP在世界的排名仍然較低,城鄉和地區經濟差距較大,不少內陸和邊遠地區經濟發展還很落後。這樣的生產力水準和性質決定了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而不能搞“純而又純”的公有制。

  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表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純而又純的。即使在特定社會形態的成熟發展階段,也仍然會存在先前社會的因素。不純是事物的存在形式,是事物內在矛盾的表現,是發展和運動的契機。我們在所有制問題上也應該全面、辯證、歷史地觀察事物,克服形而上學的片面性。     

編輯:張攀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