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中創新理論

時間:2009-04-16 09:07   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回顧30年的偉大歷程,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解放思想是創新理論的前提,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則是創新理論的強大動力。

  在不斷解放思想中創新理論

  縱觀我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理論觀點的每一次突破,理論體系的每一次創新,理論寶庫的每一次豐富,都伴隨著思想的解放。可以說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是在新的世情國情黨情下探求真理的過程。真理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科學真理,正是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這從根本上說是源於解放思想。回顧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我們黨經歷了幾次大的思想解放,但最具影響力、首開新時期思想解放先河的還是1978年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由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如春雷炸起、電閃劃空。鄧小平同志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堅定地領導和支援這場大討論,使我們衝破了“左”的思想枷鎖的束縛,使我們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做了思想上、理論上和輿論上的準備,也為我們黨進行理論創新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解放思想,就是衝破既有的思維定勢,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理論概括、理論創新的黨,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黨。這裡所說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建設與改革中的實際問題;這裡所說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就是依據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裡所說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指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也就是善於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相結合,即吸納中國優秀文化精粹,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和風格來表達真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使之成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

  解放思想,就是要弘揚與時俱進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根本上說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多次強調,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列寧也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於法國,在法國不同於德國,在德國又不同於俄國”。同理,在俄國也不同於中國,“我們絕不能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這些論述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他們所創立的學說,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以時代發展為條件。我們只能用時代的實踐發展“本本”,而不能用“本本”框住發展的實踐,這就要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開拓理論上的新視野,作出理論上的新概括。“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要使理論之樹常青,就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法寶。

  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發展理論

  一個理論體系的形成,有著它強烈的時代背景和深厚的實踐基礎,理論產生於實踐並指導實踐,又在這種互動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一)科學理論反映時代發展要求。理論的創立是與所處時代波瀾壯闊的實踐分不開的。我們經常說馬克思主義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這個與時俱進的“時”就是指時代條件,這個與時俱進的“進”,則是適應、進步、發展,就是伴隨著時代發展前進。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個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經驗並借鑒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一,從國際背景看,時代主題已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爭取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與此同時,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明顯拉大。我們必須通過改革開放,追趕時代前進潮流。我們黨要做到有效應對,就必須創新其思想理論以作為行動的指南。其二,從國內情況看,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已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為理論產生的實踐基礎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黨要做到有效應對,同樣必須創新其思想理論以對實踐進行指導。在當代中國,之所以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與命運問題,就在於這一理論創新成果,對時代特徵做到了及時回應、科學回應和創造性回應。

  (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孕育並不斷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踐品格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稱自己的理論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一再強調理論對實踐的依賴關係。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可這條路究竟怎麼走?“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幹過”。所以,這種實踐迫切需要新的理論給予回答。這種回答,就要從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出發,“要說新話”,“要說前人沒有說過的話”,這個新話就是黨的創新理論。事實說明,當改革開放實踐需要重新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時,就會催生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當改革開放實踐迫切需要回答解決社會主義發展模式時,就會催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應該明確,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是一個歷史過程,這個過程是不斷開拓和深入的。思想認識、理論概括也是一個歷史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不斷開拓和深入的。這就是理論和實踐的互動發展過程。同時,實踐是經常發展變化的,這就需要不斷根據變化的實際,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因此,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不斷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就成為必然。

  (三)我們黨關於改革開放“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是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結晶。黨的十七大報告全面回顧了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系統總結了關於“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這“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最本質的結合,就是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依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中國特色結合起來。這十條寶貴經驗,不僅表明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理性認識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對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深刻成熟的認識與把握。這種認識與把握,上升到系統化、理論化的高度,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際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發展歷程,是我們黨在理論上不斷進行新創造的過程,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一以貫之。實踐一再證明,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無止境,創新無盡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具有的實踐性、創造性、開放性特點,決定了它會在偉大的實踐中,不斷得到新豐富,不斷獲得新發展。(廖可鐸 趙志翔)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