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抗爭兩會領導人會談是興奮過頭?

時間:2009-12-14 09:04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華日報》13日社論指出,民進黨在“三合一”選後士氣高昂,自認有機會在2012年獲得執政權,這樣的反映為人性常情,應予正面看待,但我們發現,民進黨所迸發的情緒,有一部分竟蓄勢對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抗爭,這是否興奮過了頭?值得民進黨三思。

  社論說,針對將在臺中市舉行的兩會領導人會談,民進黨揚言發動10萬人到會場外抗爭,黨主席蔡英文原有煞車之意,不料提案竟在中常會通過。民進黨人表示,抗爭範圍不受“管制區”限制,有可能會衝到會場或距會場咫尺之地,使與會者直接感受到威脅。“獨派”更公開以300萬元懸賞“捉拿陳雲林”,這無疑要將抗爭拉高到暴力化、血腥化。

  綠營“反中國”,借反中國而反馬英九,這個圖使藍綠更加對立的戰略,大家其實心知肚明。如果民進黨甘為“永遠的在野黨”,只著眼于凝聚部分綠色群眾的意志,這個戰略不可否認仍屬有效。但民進黨既然有重新執政的期待,若繼續執行這個路線,不啻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是會把人民嚇跑的。

  有實例為證,上回兩會領導人會談在臺北舉行時,民進黨在蔡英文領隊下進行街頭抗爭,遊行結束後,有許多人在某些人號召下,到陳雲林下榻的飯店外繼續抗爭,以致將參與飯局的國、共兩黨人士困在飯店達10多個小時,部分警察和抗爭者更在對峙時受了傷。蔡英文因而被視為“暴力小英”,其個人及民進黨聲望大幅滑落,顯示臺灣主流民意不接受“暴力路線”,而民進黨的作為使人民警覺,原來民進黨並未揚棄暴力本質。

  蔡英文在“三合一”選舉後表示,此後民進黨將“以改革者自居”、“拋棄悲情”、“理性面對臺灣問題”、“以國會問政為主,街頭抗爭為輔”。惟其說法和民進黨支援者的做法顯然並不一致。從要升高對兩會領導人會談抗爭看來,他們沒有從上次圍困陳雲林而被主流民意厭棄得到教訓,依然緬懷、沉醉在“街頭遊擊戰”的思維中。

  臺灣兩黨政治的型態基本上已經形成,“總統”選舉時,除非同一陣營出現分裂參選,而且彼此實力相當;否則,必然是國民黨和民進黨之爭。在此狀況下,選制雖為“相對多數”,當選者卻必須贏在“絕對多數”,亦即獲得投票數過半。故而,兩黨要取得政權,都不能局限在政治光譜左右兩邊。這表示民進黨不能只圖滿足於己方陣營的抗爭之爽,而要想到更多人的爽不爽。

  以兩岸政策為例,民進黨豈不知?儘管馬英九民調支援度有下降趨勢,但他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努力在多次民調中都獲得六成以上的支援。如果民進黨反其道而行;那麼,其所反對的對象就不是馬英九、國民黨,而是臺灣的主流民意。抗爭活動為民主政治所許可,但活動若由政黨所發動,對於政治成本的付出與政治利益的獲得,就必須詳細估算,而且後果自負。有鋻於此,民進黨既決定對“陳江會”發動抗爭,就必須把握住方寸,切忌再度給人民留下“暴力黨”的印象;否則,後果會反噬到民進黨身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