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一次的兩會會談依然全是經濟議題,包括已簽協議的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三項協議。其專業性和技術性都比較強,是前三次兩會會談經濟議題的延續、深化和擴展,也是本次會談取得的又一新成果。這一次加上前3次,先後已共簽訂12項協議和達成1項共識,相信這對於推動兩岸經貿進一步朝著正常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是有著十分重要意義的。這次本來還計劃簽訂兩岸租稅協議,則因技術原因臨時決定延後再議。下一次,即將在北京舉行的第五次兩會會談內容,本次亦已大體確定。
(二)這一次的兩會會談,相對於去年在臺北市舉行的第二次會談,之所以有某種進步,一個重要方面原因,是由於民進黨總結了上一次的經驗教訓,覺得為這個會議製造衝突事件對民進黨的形像是一種傷害,其對民進黨的發展、爭取民意和選票也都十分不利,從而對這次會議在做法上有所收斂和約束。然儘管如此,個別的衝突和流血事件還是發生了。他們佈置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所提出的一些過激和不切實際的口號,對民進黨和綠營民眾仍有鼓勵和刺激作用,終於在23日的一次遊行抗議中又發生了警察被綠營民眾推下車子的流血事件。這當然與民進黨主席的總體佈置脫不了關係。臺灣人民不禁要問:作為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什麼時候能從“暴力小英”完全轉向“和平小英”?
(三)這一次的兩會領導人會談,國民黨的做法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是“鬥智”,胡志強表現得最突出,他作為臺中市長,主要不是依靠警力,而是放下身段遊說民眾、理性待客,並採取了一些柔性、理智、靈活的做法。例如,使客人的“行程保密”,給遊行者“派車”、給靜坐者“送被”等,從而使對方深受感動。二是“鬥力”,過去國民黨給人的印像是“太軟弱”,從不敢堅持原則。媒體反映,“民進黨是理不直,氣卻壯”,“國民黨是理不直,氣不壯”。這一次不一樣了,轉被動為主動,變守勢為攻勢。針對蔡英文“三問馬英九”,國民黨文宣部負責人先後兩個“五問”,共是“十問蔡英文”,搞得蔡和民進黨很尷尬,幾無還刀之力。
(四)這一次的兩會領導人會談也有值得中國大陸深思的地方。海峽兩岸3個主要政黨,即共產黨,主“統”;民進黨,主“獨”;國民黨,“不統不獨”。正好是左、中、右三種勢力。從這一次民進黨提出的口號看,其比當年國共內戰時國民黨右翼提出的“反共”口號還要激烈和惡毒。這是什麼原因?民進黨在歷史上與共產黨並無那麼大的冤恨情仇,為什麼如今反共情緒竟如此激烈?為什麼“極獨”分子陳水扁因貪腐入獄後,其後繼者的氣焰竟仍如此囂張?為什麼民進黨在臺灣可以理直氣壯地宣揚“臺獨”,連有人講“終極統一”都不被放過,而不得不“收回”與“道歉”呢?應該深思並提出對策才是。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