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科學”兩詞語注解中國法制建設新氣象
 
 
  來源:      日期:2007-03-13 10:31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魏武、周婷玉、吳晶)物權法草案:上百次座談會,若干次論證會,7次審議;勞動合同法草案:徵集社會各方面意見近20萬件;人大監督:收到群眾來信15萬多件次,接待來訪7.5萬多人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列舉的一組組數字,勾畫了過去一年中國民主法治建設取得的新進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11日向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工作報告時說,一年來,常委會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新的貢獻。

     “‘民主’與‘科學’這兩個我們已經習慣多年的字眼,從未像今天這樣給中國的法治建設帶來如此深刻的變化。民主越來越進步,法制越來越健全,中國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願景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一處副處長劉來平說,2006年中國立法事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正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之花在中國綻放的生動寫照。

     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取得新進展

     74歲的哈爾濱火車站退休職工崔盛春自從愛上“打聽”街坊們的“煩心事”後,便再也沒有閒下來過,“別看歲數這麼大,我還真是經常認真了解社會上存在的問題,發現了就向人大代表反映。”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孫桂華是崔盛春的“上線”。兩會召開前,這位老人來到孫桂華所在單位,等候她回來,“我一定要等她回來,讓她把我的建議帶到北京,帶到全國人大去。”

     “為人民辦實事,說實話,反映他們的疾苦,是人民對我的信任和重托,也是為我們國家的發展鼓與呼。”孫桂華說。

     這次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共有近3000位代表像孫桂華這樣,帶著全國各地的民意來到中國民主政治的最高殿堂。代表們的不懈努力,使以“中國式民主”聞名世界的中國人大法治建設在過去一年中再次顯露勃勃生機。

     制定物權法13年的長跑被譽為“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典範”,在這個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佈了物權法草案,廣泛徵求各界群眾的意見。“更多普通民眾的聲音被立法者吸納,他們的聲音經常成為中國立法工作的‘亮點’。”全國人大代表張繼禹說。

     劉來平代表說:“這種做法為人民群眾參與立法提供了一個直接而便捷的渠道,使民主立法工作向社會最基礎的層面延伸,讓普通老百姓切身感受得到、參與得來。從徵求意見的結果也能看出,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審議了24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草案,其中14件已經通過,5件提請本次大會審議,向實現本屆立法目標邁出堅實步伐。長期未能解決的一些立法難點得到妥善解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批重要立法項目相繼完成:監督法、企業破產法、修改後的義務教育法等法律頒布實施,物權法草案、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主任李連達也表示:“這幾年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進步明顯,許多問題經政協委員提出提案後,都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

     代表委員們認為,立法者與群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是確保實現高品質立法的核心動力和基石,必將對中國的發展帶來長久、深遠和積極的影響。

     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釋明生表示,強調“開門立法”,使公眾表達中的合理部分,能最終在法律中得以體現,將為法律的順利實施消除潛在障礙,並提升公眾的期盼和信心。

  來源:新華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