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會特稿:風雨2009,中國與世界同舟共濟

  時間:2009-03-11 13:3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夏文輝 劉東凱 韓冰 王昊)2009年,國際經濟形勢處在複雜而深刻的變化當中,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全球經濟普遍低迷,通貨緊縮趨勢明顯,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經濟同樣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顯著影響……

  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兩會成為3月世界的焦點。《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通過兩會發出強化國際協作應對金融危機的呼籲。俄羅斯《專家》週刊文章說,會議提出2009年經濟增長率保8%的目標。這個“信號”表明中國胸有成竹,不打算改變既定的路線。

  自強兼善排憂患 同舟共濟克時艱──真誠攜手,互利共贏,中國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共同遏制國際金融危機蔓延、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和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願意同世界各國一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同舟共濟,攜手共進。”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在人大記者會上表示。他說:“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這本身就是對全球應對金融危機的最大貢獻。”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說,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對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動員令,是中國政府帶領全國人民與世界各國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宣言書。

  “當前形勢下,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至關重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說。

  IMF的報告顯示,在過去幾年,中國都是世界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在發達國家普遍陷入衰退之際,中國經濟表現尤為重要。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柯偉林說,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將向外界釋放積極資訊,有助於鼓舞人們對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信心。

  今年早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歐洲,向世界傳遞信心。作為這次訪問的重要後續行動,中國貿易和投資促進團2月底赴歐洲4國,簽署了多達150億美元的技術產品採購協議和合同,中歐雙方企業還就今後貿易和投資合作展開了廣泛的接洽,這次成果豐碩的交流傳達出明確資訊:危機也會產生商機,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拯救不了世界,開放和合作才能取得共贏。

  全國政協委員、前中國駐埃及大使吳思科說,中國國家領導人今年的“正月外交”表明,中國立足國際的大格局中,以開放的心態進行互利的合作,與其他國家共同探討如何解決危機。

  對中國而言,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日本媒體指出,這是務實的立場,合邏輯,顯風範。

  “中國政府通過4萬億元促進經濟增長計劃,通過採取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惠民生等措施爭取中國比較早地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這樣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將會更大一些。”全國政協委員、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孫振宇說。

  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和就業機會。按照美中貿易委員會最新公佈的資料,自2000年以來,美對華出口增長了301%,中國是美出口增長最快的一個經濟體,尤其在服務貿易等方面,美國對華擁有順差,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滕說,這些出口為美國在“金融、物流、法律等多個領域提供了就業崗位”,“美國幾乎任何一個州、縣或國會選區都從中受益”。

  全國政協委員、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如果中國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就能創造更大市場空間。”

  2008年,眾多跨國汽車公司受到金融危機的拖累,業績慘澹,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相對良好,其中大眾、豐田和本田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陷入困境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中有兩家在中國市場銷售保持增長。德國汽車集團(中國)總裁范安德表示,大眾將繼續從2008年到2010年向中國投資24億歐元的計劃,未來10年,大眾(中國)要實現在中國銷量翻番的目標。福特公司全球傳播經理許國禎表示,中國市場正成為福特重要的基地之一,“福特的未來,既與美國有關,也同中國市場緊密相連。”

  上海美國商會近日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但大多數在華跨國企業仍然看好中國經濟前景,80%的企業稱將在今後一兩年內擴大產能,而大多數總部設在美國的工業和消費品生產企業表示,計劃在今後一兩年內加大對在華工廠和新技術的投資。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約21%,由2007年的1.83萬億美元減至1.45萬億美元。但2008年全年中國吸收外資水準繼續提升,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923.95億美元,同比增長23.58%,連續17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林毅夫指出,中國有很大的產業升級空間,“這些投資總需要一些資本品的投入,這其中不少就來自發達國家。”

  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還能傳遞信心,展示希望,提供經驗。日本《每日新聞》社論說,中國政府強調了國際間協調的重要性和中國肩負的責任;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文章說:“無論中國政府的講話,還是採取的行動,都增強了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的信心。”

  疾風知勁草 患難見真情──重承諾,講道義,積極負責,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同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共迎風險挑戰,共用發展機遇

  世界對中國兩會高度關注,基於對這個負責任大國的期待,阿根廷“亞洲-阿根廷協會”主席古斯塔沃?赫拉多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當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經濟同樣受到嚴重影響。但是中國政府沒有轉嫁危機,而是積極採取措施擴大內需,證明中國是負責任的。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再次為穩定世界經濟扮演了積極角色。

  金融危機的影響,任何國家和地區都無法置身事外,非洲地區也無一倖免,不少國家減貧舉步維艱,失業問題嚴重,糧食危機加劇。更令發展中國家擔心的是,來自國際社會的合作與援助會因金融危機而大幅減少。《泰晤士報》的文章稱:全球經濟衰退的海浪沖刷非洲海岸,一些西方人在重重壓力下撤離非洲,不過,儘管中國經濟也受到影響,“但中國迅速讓非洲國家放心,它無意削減在這裡的投資與合作”。

  “志合者,不以山水為遠”。今年初,第六次踏上非洲土地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坦尚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表示, “中國人民始終視非洲人民為完全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全天候朋友”。

  中國政府明確:願同非洲國家加強溝通和協調,最大限度地減輕危機給各自國家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國政府承諾:決不會減少對非援助,同時還將積極敦促國際社會切實履行對非援助承諾。

  自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辦,兩年多來,中國大幅度增加了對非援助,對非免關稅舉措得到落實,對非免債工作基本完成,中非發展基金已啟動運作,中國援建的非盟會議中心正式開工,援建醫院、瘧疾防治中心、農業技術示範中心、農村學校等工作進展順利,中國派赴非洲的青年志願者和高級農業技術專家陸續到位。

  坦尚尼亞總統基奎特表示,中國向非洲提供援助很少有附加條件,而且也沒有“幕後動機”,中國是最受發展中國家歡迎的夥伴。

  危機是挑戰,其中也蘊藏機遇。通過合作,發展中國家就能在全球性深度調整和轉型中表達和謀求共同需求,減弱危機的衝擊,實現持續發展。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積極參與有關國際和地區組織及多邊機制,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共同維護髮展中國家正當權益,推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體系、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體系、公平有效的全球發展體系。

  中國領導人反覆呼籲,在應對這場金融危機時,國際社會尤其要關注和儘量減少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造成的損害;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繼續履行援助、減債等承諾,切實保持和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保持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克服困難,為改善這些國家發展的外部環境創造條件。

  中國堅持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在包括二十國集團、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個框架下,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恢復增長開展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朝著有利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方向發展。

  風物長宜放眼量 人間正道是滄桑──化危覓機,務實合作,中國立足長遠和大局,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為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新貢獻

  “中國確實比過去強大了,世界對我們的期望也高了,我們也應該在國際上盡更多責任和義務。”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兩會期間說。

  2009年是嚴峻的一年、關鍵的一年,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既要全力應對不斷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還要妥善解決各類世界熱點問題和全球性挑戰。

  中國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提出8%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聯合國早些時候發佈的2009年世界經濟報告稱,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約為1%,中國預計能達到7.8%-8.9%,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從去年22%增至50%。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說:“世界銀行一直認為,中國能夠為全球穩定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自身經濟的良好增長。”

  糧食安全與能源、資源安全、金融安全並稱為當今世界三大經濟安全。2008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2850萬噸,糧食總產和單產雙雙創歷史新高。新的一年,中國繼續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中國糧食和農業生產的良好表現,為穩定物價、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貢獻。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雅克?迪烏夫說:中國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並從一個受援國成為捐助國。這是一個奇跡,是對人類的特殊貢獻。

  發展經濟的同時,中國堅持保增長和調結構、增效益相統一,把保增長建立在提高品質、優化結構、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促進經濟增長計劃的“綠色”色彩令人矚目。《日本經濟新聞》的文章說:中國重視提升產業結構以及推進節能,“旨在提高經濟品質”。

  2009年,是世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一年,中國將繼續深化與各方的務實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國提倡世界各國密切溝通,本著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

  2009年,中國將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孫振宇說:“當前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不斷深化的形勢下很多國家貨幣都在貶值,我們的政策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防止大起大落,這就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羅伯特?魏圖說,中國維持穩健的銀行系統和穩定的匯率,就為本地區和世界金融穩定作出了貢獻。

  2009年,中國將和世界各國一道,繼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全國政協委員、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說,各國必須清醒認識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性。有效遏制貿易保護主義,是克服當前金融危機、推動世界經濟儘早復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當前形勢下,只有共同保障市場的開放性,維護開放、公平、公正的全球經濟貿易體系,才能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出危機的陰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面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國努力克服目前的經濟困難,同時著眼發展全面的、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係;把促進經濟增長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問題和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結合起來,推動世界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結構調整和節能降耗成效顯著,2008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59%,為近幾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力爭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左右。

  ──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表明,中國不僅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減貧目標的國家,而且過去25年全球脫貧事業成就的67%來自中國。

  中國的努力積極有效,中國的貢獻舉世矚目。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授韋利婭?埃爾南德斯認為,中國應對危機的言行表現了“中國對一個和諧的國際環境的不懈追求”,而戰勝這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的貢獻尤其重要”。

 
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