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悠悠,交流為大”
——港澳委員發揮特殊優勢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獻策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李凱 陳鍵興)港澳與臺灣經濟文化往來密切,許多來自港澳的全國政協委員因商務等原因經常赴臺,對島內情況有著深入的了解和觀察。一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讓他們備感欣慰和鼓舞。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港澳委員積極為兩岸關係發展建言獻策。他們表示,要發揮港澳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獨特作用,發揮港澳委員的特殊優勢,不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先行對接”:建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
“建議大陸選擇功能完備的區域,設立‘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就像當年深圳特區之於香港,珠海特區之於澳門。”
深圳、珠海3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給香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委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個特區不但帶動當地經濟飛躍,而且成為當年開展港澳回歸工作的試驗區。”
他說,“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將是一個有助於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兩岸合作、促進國家統一的平臺。
許榮茂解釋說,“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可實施特殊政策與靈活措施,在兩岸產業合作對接、兩岸經貿自由化、兩岸經濟一體化等廣泛領域先行先試,構建兩岸經濟利益紐帶,形成休戚與共的兩岸經濟共同體。
“從2009年兩岸關係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來看,兩岸都必須抓住歷史契機,以新的思路,尋求新的突破,實現合作共贏。”許榮茂提議,兩岸及港澳地區相關產業攜手成立“海峽兩岸投資發展基金”,專項投入“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的城市化建設與產業發展。
與許榮茂不謀而合的還有香港大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秀委員。他建議,海峽西岸經濟區可選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對成熟的地方,如廈門、漳州、泉州等在閩臺合作方面有淵源、起步早、進展好的城市及地區,與臺灣的城市及地區進一步“先行對接”,作為兩岸融合的制度試驗區,為兩岸全面融合進行必要的經濟、社會、文化及制度層面的準備。
“交流為大”:推動兩岸民間全方位多層次往來
“萬事悠悠,交流為大。”陳成秀委員的建言引起了港澳委員們的共鳴。
香港福建同鄉會名譽會長施祥鵬委員每年都要前往臺灣幾次,深感臺灣民眾對大陸的了解不但少而且存在許多誤解。他告訴記者,臺灣《中國時報》的一項調查發現,有超過六成臺灣民眾從未到過大陸,尤其是臺灣中南部的許多民眾對大陸的真實情況了解不多。“去大陸的人經常去,不去大陸的人從來不去。”
為此,施祥鵬提交了名為《幫助臺灣民眾了解大陸真實情況》的提案。他在其中建議,兩岸民間往來應向全方位、多層次推動,其中旅遊交流要注重擴大在臺灣中南部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