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和5日,中國特有的兩會正式開啟。外媒不約而同關注著兩會的議程,這些議程的推動力近年越來越多地來自中國的草根。今年,它們幾乎完全圍繞民生話題展開。這很可能是今年世界大國議會中最徹底的一個“民生大會”,本國國民的關注和參與度也是罕見的。
美國《僑報》評論說,兩會早已不單純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的兩會,而且也成為面向庶民的論壇,因此被中國公眾賦予太多的期待。也正因為如此,房價、醫療、反腐、教育、就業等民眾關心的“糾結點”更應是決策層需大力解決的焦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的兩會讓社會的聲音發了出來,有了實質性的諫言。可以說,兩會已經成為中國建立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個機會,成為一種有意識的嘗試。它在中國日益成為一種凝聚人心、動員中國人民的過程。
有外電對中國的兩會仍抱著慣性嘲諷的態度,但反駁的聲音在增加。《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援引專家的分析認為,目前,過熱的房地產、通脹、大學生就業等民生問題被大量議論,全國人大和政協是爭論這些問題的前沿平臺。文章還說,關於全國人大是“橡皮圖章”的觀念需要修正了,因為人大會上的大量討論、爭論和五花八門的提案正改變著人們關於人大的傳統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