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隨著臺灣島內民進黨下臺和國民黨、馬英九的執政,臺海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兩會”成功復談和兩岸包機直航、大陸居民赴臺觀光旅遊等交流項目相繼落實,兩岸關係發展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這一新階段的顯著特徵,就是兩岸關係發展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和平發展成了兩岸關係的主題。
和平發展符合大陸一貫對臺政策,是兩岸同胞共同願望,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帶動起來的世界潮流。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是對鄧小平同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江澤民總書記關於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八項主張”的繼承和發展,既體現了祖國大陸政府對臺政策的一貫性,又為其賦予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時代內涵。
去年年初臺灣的兩場選舉,島內民眾選擇了主張發展經濟民生、發展兩岸關係的政黨和政治人物,拋棄了罔顧民生、施政無能、“意識形態挂帥”的政黨,就是期望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改變生活處境。中國大陸提出的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張,完全符合島內民眾的願望。
大陸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現代化和文明程度大幅提高,使大陸十分珍惜和平發展的內外環境。中央政府把21世紀前20年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完成這一奮鬥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從當前國際戰略態勢看,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以“和平統一”方式處理兩岸關係的政策,以及中國大陸迅速增長的經濟基礎和綜合國力,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北京共識”,這個“共識”就是協商對話,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的和平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改革開放的中國以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向世界展示了除西方發展模式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在世界範圍內推動了和平發展的趨勢。可以說,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增加了兩岸的共同利益,增加了臺海乃至亞太地區的穩定因素,也增加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原動力,與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相符相成。
二、民進黨失去了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扮演角色的機會
當前,中華民族正處在和平崛起和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這對島內每一個政黨而言,都是一個機會。從現實的條件和環境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進一步凸現,穩定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格局。祖國大陸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因為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上升、大國地位穩固,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穩步推進,運作起來更加措置裕如,各方面信心都大大增強。特別是極端“臺獨”勢力遭到沉重打擊後,島內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積極變化。這些都是中國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契機。
而民進黨由於極端“臺獨”主張和以病態的民粹主義操作民意,使該黨在中華民族復興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潮中逐漸被汰除了出來。從歷史角度看,原本民進黨上臺擁有難得機會,帶領臺灣民眾一起參與到中國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來。但是,民進黨的所作所為實際上使臺灣失去了平心靜氣地處理歷史問題的機會。如果民進黨自己要反思的話,它實際上是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扮演重要政治角色的機會。換言之,民進黨執政後“劍走偏鋒”,所扮演的是一種負面角色。
三、兩岸仍要繼續合作,共同維護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兩岸關係的發展軌跡,正從過去的反“獨”為主,發展到現在的促進和平發展,最終目標是漸進統一,簡稱為“反獨、促和、漸統”。雖然“臺獨”勢力已經下臺,但民進黨40%的基本盤仍在,在島內仍有一定的生存土壤,未來仍有東山再起的可能。“臺獨”勢力在島內執政十多年,使兩岸民眾認識到了兩岸衝突的代價,體驗到給兩岸關係帶來的深刻教訓。為避免兩岸關係出現倒退,兩岸必須攜手合作,共同遏制“臺獨”、反對分裂,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要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首先要在堅持“一中”的基礎上,共同防止“臺獨”勢力捲土重來,防止分裂趨勢進一步強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國共內戰時期留下來的很多政治觀念、政治文件乃至於政治結構和政治名號,都對維護“一個中國”、遏制“臺獨”分裂有很大作用。我們不能因為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就把內戰時期存留下來的政治文件、政治問題、政治名號徹底拋開。對此,兩岸要有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面向未來的處理方式,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
二要加速兩岸社會一體化進程。通過經貿合作、人員往來、文化交流,加速推動兩岸社會一體化進程,使兩岸人民享受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帶來的利益,建立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的文化認同和共同的民族認同,並最終達成嶄新的政治認同,以創造出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和平穩定發展和統一的現代化文明模式。
三要弘揚中華文化。兩岸同文同種,都承載著振興中華文化的重任,應加緊推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在兩岸營造一脈相承的文化氛圍,強化中華傳統文化的紐帶作用,逐步消除臺灣分裂勢力主政近20年推行“去中國化”的影響。兩岸應超越意識形態和制度之爭,通過共同的文化繼承和塑造,逐步彌合雙方在政治、經濟、法制、民主等現實層面的分歧。
四要正視政治分歧。對兩岸之間存在的政治分歧和爭議,要根據國共之間長期以來合作的歷史,反思兩岸關係發展將近60年的經驗教訓,從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角度去思考解決的辦法。這樣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五要減少外力干預。幾十年來,美、日等西方勢力插手臺灣問題,嚴重損害了兩岸中國人的整體利益,成為兩岸關係不確定和緊張的幕後推手。未來兩岸應站在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場上,以處理內部事務的方式,逐步減少外部勢力的干涉,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作者: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學術研究部副研究員 吳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