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對臺工作新理念新思路發揮重大作用

  時間:2007-09-24 09:13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9月24日消息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本網專訪了著名臺灣問題專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郭震遠指出,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3月4日發表的《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是科學發展觀在對臺工作中的集中表現,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是對臺工作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事件,在對臺工作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為什麼說胡錦濤總書記2005年3月4日發表的《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以下簡稱《四點意見》)是科學發展觀在對臺工作中的集中表現?

  郭震遠:胡總書記的《四點意見》一經發表,立即引起了熱烈反響。人們普遍認為,《四點意見》在延續中國共產黨對臺工作一貫方針政策的同時,表現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意。兩年多以來,反“獨”、遏“獨”鬥爭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海峽兩岸關係的重大發展,都是全面、認真貫徹、落實《四點意見》的成效。這充分顯示了《四點意見》就是科學發展觀在對臺工作中的集中表現,已經並將繼續在對臺工作中發揮巨大而深遠的指導作用。

  “四個決不”是《四點意見》的主體,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

  “四個決不”是在海峽兩岸關係的新形勢下提出的。2004年以後,“臺獨”分裂勢力的活動大大加劇,日益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成為對臺海和平穩定最嚴重的現實威脅;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有利於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積極因素。在複雜、嚴峻的新形勢下提出的“四個決不”,既是過去幾十年對臺工作方針政策的延續,又是對新形勢的準確把握和有效應對。“四個決不”的各組成部分相互協調、緊密配合,構成了在當前和今後很長時期中,爭取和保持臺海局勢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戰略框架。其中,“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和不可動搖的基礎;“爭取和平統一”是努力奮鬥的戰略方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和“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則是最基本的戰略措施。這四部分相輔相成,協調一致,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四個決不”以及整個《四點意見》最核心的思想是,把爭取和保持臺海局勢和平穩定、推進和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兩岸民眾、特別是臺灣民眾的福祉緊密聯繫,與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緊密結合。這是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對臺工作中最充分、最清晰的表現。這一核心思想在“四個決不”的每一部分,都有十分具體和明確的顯示。可以說“四個決不”和整個《四點意見》的戰略性和前瞻性、原則性和務實性的形成和表現,都基於這一核心思想。顯然,堅持和不斷發展這一核心思想,正是對臺工作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兩年多來的實際事態發展,不斷顯示了《四點意見》的重大作用和影響。儘管兩年多來,臺灣島內的“臺獨”分裂勢力堅持阻撓兩岸交流、交往的擴大,但兩岸的經貿往來和人員交流卻衝破了這些阻撓,不斷擴大,始終保持著較快發展的勢頭;儘管兩年多來,臺灣島內的“臺獨”分裂勢力不斷製造推行“法理臺獨”的嚴重事件,但臺海局勢基本保持和平穩定。最重要的是,儘管兩年多來海峽兩岸關係更加嚴峻、複雜,但祖國大陸始終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地位,有效地引導兩岸關係遵循和平發展的主題向前推進。《四點意見》的作用和影響,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反制陳水扁“入聯公投”的嚴重“臺獨”挑釁中,已經並將繼續得到更充分、更具體的表現。

  記者:怎樣理解《反分裂國家法》是保持臺海局勢和平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可靠保證?

  郭震遠: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並從當日開始實施。這是對臺工作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事件,由此對臺工作進入了遵循國家意志、運用法律手段的重要新階段。兩年多來的事實充分顯示了,通過和實施《反分裂國家法》的重大意義和影響。可以肯定,這些意義和影響必將得到更進一步的顯示。

  很多人特別關注《反分裂國家法》的第八條和相關的條文,即所謂的“非和平手段條款”,由此有人甚至把《反分裂國家法》稱之為“對臺動武法”。這種認識顯然是片面的。《反分裂國家法》中關於對臺動武,或更準確地說,關於採取非和平手段及其他措施的條文,當然是重點內容之一,但既不是唯一的重點,更不是該法律的基本精神。

  通過和實施《反分裂國家法》,是面對海峽兩岸關係新形勢採取的一個重大步驟,是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四點意見》的第一項重要措施。由此決定了這一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出發點是:更有效地爭取和保持臺海局勢的和平穩定,更有力地推進海峽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這些在《反分裂國家法》中,有著全面、清晰的表現。《反分裂國家法》的第八條明確規定,國家採取非和平手段及其他措施,堅決遏制“臺獨”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反分裂國家法》第五、六、七條明確規定,國家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和平統一;將不斷推動兩岸交流、交往的發展;將爭取通過兩岸的平等協商、談判,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反分裂國家法》的這兩部分內容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缺一不可,而且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爭取和保持臺海局勢和平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有效、最可靠保證。

  兩年多來,《反分裂國家法》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反分裂國家法》不僅是對臺灣島內“臺獨”分裂勢力的有效震懾,是他們推進“臺獨”的難以逾越的障礙,而且是海峽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持續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更重要的是,《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和實施,更加強化了祖國大陸在臺灣局勢和兩岸關係發展變化中的主導地位,迫使“臺獨”分裂勢力進一步陷於進退失據、難以應對的被動境地。這是具有深遠影響的最重要的事態發展。

  記者:如何評價胡錦濤總書記多次會晤臺灣主要在野黨領導人並建立黨際交流平臺、建立相關論壇的意義和影響?

  郭震遠:2005年4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談併發表新聞公報。之後,胡錦濤總書記又先後會晤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在這些會晤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共產黨與這些政黨的黨際交流平臺,連戰等多次來大陸參觀訪問,與胡錦濤總書記多次會晤,並且舉辦了四次不同側重點的論壇。這些會晤和交流是海峽兩岸關係發展變化中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事件,受到兩岸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也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在海峽兩岸關係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臺灣島內政局十分錯綜複雜的形勢下,這些會晤和交流成為了打破兩岸政治關係幾十年的僵持局面,切實推進兩岸各領域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全新模式,充分顯示了我對臺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

  胡錦濤總書記在《四點意見》中明確提出,“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這明確地表示了中國共產黨以兩岸民眾福祉為重,以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以最大誠意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爭取實現和平統一的堅定信念和高度靈活的務實態度。胡錦濤總書記多次會晤臺灣主要在野黨領導人並建立黨際交流平臺,就是以實際行動向兩岸民眾、也向國際社會昭示了中國共產黨處理兩岸關係、解決臺灣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

  通過黨際交流平臺和論壇,中國共產黨和臺灣主要的在野黨,對兩岸關係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看法進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重要共識,為保持臺海局勢的和平穩定、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海峽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中的大量具體問題,也在黨際交流和論壇中受到關注,並且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做出了妥善處理。這明顯強化了黨際交流和論壇的務實性。

  記者:怎樣認識祖國大陸一系列惠臺措施的成效?

  郭震遠:近幾年來,特別是2005年以後,祖國大陸制定並實行了一系列惠臺措施。這些措施涉及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的所有方面,已經並將繼續給臺灣民眾帶來方便和實惠,對兩岸關係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

  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海峽兩岸的經貿往來、人員交流一直以較快速度持續發展,現在已經達到很大規模。在兩岸政治關係一直處於僵持狀態的局面下,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的持續、較快發展,已成為兩岸關係最突出的亮點。但是,臺灣當局出於政治需要,對於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從一開始就設置了許多障礙。例如,迄今不開放直接“三通”、嚴格限制大陸人員、資金入島等等。臺灣當局的做法在嚴重干擾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的正常發展的同時,直接損害了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

  祖國大陸一貫大力推動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的發展,一貫重視保護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大陸制定、實行了大量保護、促進臺灣民眾利益的措施。特別在2005年以後制定、實行的一系列惠臺措施,更表現出全面涉及臺灣民眾在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中的利益和需要的特點。這些措施中既包括為臺灣農產品,特別是水果、水產品“零關稅”進入大陸提供“綠色通道”,也包括進一步開放臺灣學生來大陸就學、就業;既包括加強臺灣同胞在大陸各方面正當權益的保障,也包括為臺灣同胞來往兩岸提供更多方便。這些措施的制定和實行,充分體現了大陸對臺灣民眾的誠意和善意。

  大陸這些惠臺措施的制定和實行,已經給臺灣民眾帶來大量實惠和方便,也促進了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的新發展。由於陳水扁加緊推進“法理臺獨”,近兩年兩岸關係更加嚴峻、複雜,但大陸將繼續實行各項惠臺措施。胡錦濤總書記已經明確表示,“我們將忠實履行對臺灣同胞作出的承諾,既不會因局勢的一時波動有任何改變,也不會因有少數人的干擾和破壞而有任何改變。”可以肯定,祖國大陸將會堅持實行各項惠臺措施,而且會努力做好。臺灣民眾將更廣泛、更實際地感受到祖國的關懷之情,體會到大陸方面的誠意和善意。(李傑)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評論》學術顧問郭震遠(資料圖片)

 

 

臺灣問題專家郭震遠(資料圖片)

 

 

郭震遠接受媒體採訪(圖片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5年1月5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左),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李義虎(右)接受媒體訪談,回顧和分析2005年兩岸關係中的熱點。(圖片來源:人民網)

 

 

  由台灣網、東南衛視主辦,搜狐網協辦的“2006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於2006年12月15日正式啟動。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問題專家郭震遠(左)、劉紅(右)線上接受訪談。

 

  郭震遠簡歷:1967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師大環境科學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讀碩士學位,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2年3月至1985年3月任國家環保局工程師。1985年4月調入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從事國際問題研究,曾任常務幹事、世界經濟與科技發展研究室副主任、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8月被評為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戰略與臺灣問題。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津貼。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