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 -- 要聞

杜青林:60年共鑄輝煌 看我國民主黨派的發展歷程

時間:2009-09-17 13: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國民主黨派在反帝愛國、爭取民主和反對獨裁專制的鬥爭中先後建立、曲折前進,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實踐中不斷發展、發揮作用,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民主黨派在發展歷程中,始終秉持進步理念、認真履行職能、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各民主黨派才能始終保持蓬勃的發展活力,多黨合作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60週年。各民主黨派作為多黨合作的重要實踐者和推動者,在新中國成立前因應時局而生、順乎潮流而進,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共同奮鬥。新中國成立後,各民主黨派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始終與中國共產黨一道攜手前進、一道經受考驗,書寫了光輝歷史和絢麗篇章。

  民主黨派始終與民族共命運同進步

  我國民主黨派在反帝愛國、爭取民主和反對獨裁專制的鬥爭中先後建立、曲折前進,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實踐中不斷發展、發揮作用,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這是一個高揚愛國主義旗幟、不斷追求民主進步的歷程,是一個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的歷程,是一個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共進步、同勝利的歷程。

  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和走上新民主主義道路:民主黨派的自覺選擇,推動多黨合作制度的確立。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近代中國的許多仁人志士不懈探尋救亡圖存之道,特別是通過組建不同政黨,提出和實踐各自的政治主張。民主黨派應運而生於20世紀20年代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以後。一些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試圖探索新的救國方案,走國共兩黨之外的“第三條道路”。民主黨派一成立,就明確提出愛國民主的進步主張,具有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和意向。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和爭取團結下,民主黨派不斷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日益形成親密合作的關係,互相聲援、彼此配合,共同致力於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富強。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民主黨派始終支援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堅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堅決反對妥協、分裂、倒退,為團結禦侮、抗日救亡大聲疾呼。面對國民黨一黨專制,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共同行動,積極推動民主憲政運動,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不懈努力。面對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民主黨派自覺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主動投身第二條戰線,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而奮鬥。特別是1948年中國共產黨發佈著名的“五一口號”後,民主黨派積極響應,紛紛表示“願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貫徹始終,以冀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並徹底放棄一些人主張的“第三條道路”,積極參加新中國的籌備工作。在血與火的鬥爭洗禮和比較選擇中,民主黨派在政治上實現了從同情和傾向中國共產黨到公開表示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走新民主主義道路的根本轉變。這一根本轉變,充分體現了民主黨派始終具有的進步性,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1949年新政協的召開,標誌著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正式確立,為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的團結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編輯:李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