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 -- 要聞

風雨同舟鑄輝煌——寫在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之際

時間:2009-09-20 16:44   來源:新華網

  從1949年9月到2009年的金秋,人民政協走過了整整60年的光輝歷程。

    60年彈指一揮,60年輝煌共鑄。人民政協在共和國的編年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共商國是,同創偉業。60年來,人民政協和共和國一道成長,為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

    每天清晨,無論酷暑嚴寒,莊嚴的天安門廣場總是匯集著很多來自各地的人群,懷著敬仰的心情觀看升旗儀式、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

  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正是根據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制定的,從此成為新中國的象徵。源自這次政協會議決定而建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見證著人民政協伴隨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輝煌歷程。

    新中國的誕生為人民政協在國家政治體制和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60年來,在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領導下,人民政協作為中國人民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作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為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

    1949年9月21日晚上7點,肩負協商創建新中國歷史重任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

    就在這次會議上,參加會議的各黨派團體、民主人士,在民主協商的氣氛中,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確定國旗、國歌、國都和紀年,開啟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新紀元。

  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正是根據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制定的,從此成為新中國的象徵。源自這次政協會議決定而建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見證著人民政協伴隨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輝煌歷程。

    新中國的誕生為人民政協在國家政治體制和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60年來,在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領導下,人民政協作為中國人民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作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為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

    1949年9月21日晚上7點,肩負協商創建新中國歷史重任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

    就在這次會議上,參加會議的各黨派團體、民主人士,在民主協商的氣氛中,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確定國旗、國歌、國都和紀年,開啟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新紀元。

  20世紀90年代第一天,江澤民總書記等中共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出席了全國政協舉行的新年茶話會。從這一年開始,中央領導集體與各界人士在全國政協禮堂共迎新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和民主黨派領導人發表講話,成為每年元旦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002年歲末,京城普降瑞雪。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等陪同下,冒著風雪嚴寒,逐一走訪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胡錦濤說,在這樣的時刻,我們中共中央的同志和各民主黨派中央的同志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要繼續堅持和發揚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長期團結奮鬥中形成的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更好地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同心同德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萬眾一心地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60年來,隨著人民政協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對這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形式的認識,也不斷達到新的境界,不斷提出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豐富和發展人民政協的思想和理論,為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尤其是2005年以來,中共中央先後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等3個與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文件。其中,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共中央第一次專門就人民政協工作頒發的文件,成為指導人民政協事業的綱領性文件。

    心繫發展,情係民生。60年來,人民政協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國計民生,積極建言獻策

    成片的蘆葦隨風起伏,不時有海鷗從蘆葦蕩中飛起……從一座無名荒島到“中國生態第一城”,在首鋼工作了20多年的首鋼技術研究院的黨委書記梁宗平,用“夢開始的地方”來形容曹妃甸在首鋼人心中的地位和意義。

    時光回溯至2005年2月18日,當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首鋼實施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的方案時,如何將一座800萬噸的鋼鐵企業整體搬遷,同時又保持曹妃甸的碧海藍天,成為很多人思考的課題。

    2005年10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與經濟委員會聯合提交的一份提案——《關於首鋼搬遷及曹妃甸迴圈經濟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建議》,提出了破解這一難題的思路:以首鋼搬遷為契機,率先把曹妃甸鋼鐵項目建成符合迴圈經濟原則的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把曹妃甸工業區建成迴圈經濟生態工業園區。最終,這一建議被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採納。
 
  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波瀾壯闊的偉大進程,人民政協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和建議。僅十屆全國政協五年間,就受理提案2.3萬多件,形成視察報告100多份,提出調研報告270多份,反映社情民意資訊6600多篇。其中,對制定和實施“十一五”規劃、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黨和政府有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一項舉世矚目的重大工程,政協委員們十分關注。僅在政協六屆二次會議期間,就有167位委員單獨或聯名提出了17件提案。委員們對興建三峽工程在移民、環保、地質、文物保護等各個方面的利弊得失,以及在技術、人才、財力、物力等方面的可行性、可靠性進行廣泛深入的論證,對於促進三峽工程方案的科學論證和正確決策,起了重要作用。當時已經92歲高齡的孫越崎對三峽工程建設給予持續關注,直到1989年3月在全國政協會議上,他還和其他委員就這一問題作了聯合發言,赤忱之心令人動容。

    人民政協情係民生。60年的風雨歷程中,在圍繞國家大政方針積極建言獻策的同時,政協委員們把目光投向了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看病難、住房難、上學貴、就業難、農民增收難以及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治、環境保護等問題,對協助黨和政府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6年3月8日下午4時許,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內,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正在進行。李永海委員走上講臺,就加快貧困老區發展作大會發言。

    “3年來,我和我的同事先後深入13個省、自治區的革命老區的40多個縣、40多個鄉、50多個村和100多戶貧困農民家庭調查研究……”平實、深情的敘說,感染了每一個人。

    李永海委員就加快貧困老區發展所作的調研和提出的建議,為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讓老區人民儘快富裕起來起到了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舉世震驚,舉國哀痛。各級政協委員緊急行動起來,有的捨生忘死,爭分奪秒搶救被困人員;有的發揮自身專長,積極開展義診、疫情防處、科技減災等活動。圍繞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全國政協召開主席會議進行專題協商,就《國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開展研究討論,組織委員深入災區調研視察,提出許多意見和建議。其中,將災區恢復重建與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相結合、加強災後心理救援、完善應急機制等建議,引起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全國政協密切關注和追蹤經濟發展態勢,圍繞中央制定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方針,召開了兩次專題議政性會議,並組織政協委員赴各地深入調研,提出了多方面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擷取滄海一粟,盡曉赤膽衷情。60年風雨同舟,人民政協在中國土地上生根、發展、壯大,為國家經濟繁榮、民主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和祖國統一,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矢志創新,銳意改革。60年來,人民政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一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自身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2008年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一場特殊的新聞發佈會引起媒體的關注——5位來自新階層的政協委員將與中外記者見面。

    身為投資銀行家的韓方明委員說:“目前中國的政治架構已為新階層有效和有序地參與國家民主生活提供了通道、平臺和路線圖。人民政協是有效的、重要的參與渠道之一。”

    民營企業家、律師、私營業主、個體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階層的演變,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群體的代表人士被吸納進入人民政協,人民政協因而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

    事實上,從誕生之日起,人民政協就充分體現了廣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的進步性。1949年9月21日,參加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有的穿制服,有的穿工裝,有的穿西服,甚至有的穿長袍,可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政協的構成不斷擴展,不同黨派、民族、宗教、派別、階層的代表人士通過政協這個渠道充分表達意見。八屆全國政協,全國56個民族第一次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士,中國五大宗教領袖首次在這裡聚齊,一批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也新出現在人民大會堂參政議政的舞臺上;從2001年起,全國政協連年邀請海外華僑列席政協大會,他們中既有海外愛國僑團的負責人,也有學界、商界、科技界的精英……

    協調關係,匯聚力量。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實現祖國統一、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人民安居樂業不斷發揮著自己特殊的作用。

    團結和民主,這是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而創新與發展,則是推動人民政協事業進步的不竭動力。

    2004年3月1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政協十屆二次會議閉幕會的1998名委員,以1833票贊成、52票反對、113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草案。

    這是政協章程的第五次修訂。作為人民政協開展工作的基本依據,自1954年誕生以來,政協章程先後經過了1978年、1982年、1994年、2000年4次修訂,不斷完善發展,使人民政協事業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與此同時,為使政協工作更好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全國政協先後制定和修訂了全體會議工作規則、常委會工作規則、主席會議工作規則等與政協章程相配套的制度,同時積極探索委員視察、專題調研、反映社情民意資訊、新聞宣傳、文史資料等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制定了加強改進有關工作的意見。

    2005年夏天,來自河南的舒安娜委員與其他98位全國政協委員一起,參加了十屆全國政協組織的第一期委員集中學習研討班。讓全體政協委員參加集體學習是政協學習工作的一項創新,對委員知情明政、提高委員參政議政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60年來,人民政協通過不斷推進自身建設,圍繞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切實履行職能。從政治協商到民主監督再到參政議政,從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增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到促進祖國統一和海外聯誼工作……人民政協的舞臺不斷擴展,作用不斷顯現。

  2003年2月,一份反映“非典”疫情的政協資訊引起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而在當時,“非典”對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在“非典”肆虐期間,全國政協資訊局集中精選了“建立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的醫院”、“嚴防非典疫情向農村傳播”等91篇委員和各民主黨派成員的重要建議資訊及時報送中央,為奪取抗擊“非典”鬥爭的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

    反映社情民意資訊、專題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人民政協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不斷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堅持改革創新,研究探索開展人民政協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成效顯著。

    此外,全國政協積極拓展對外交往的新途徑,借助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等平臺,為增進與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擴大共識,以及在推動國際合作、促進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加強自身建設,發揮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這是時代對人民政協在新世紀新階段進一步發揮更大作用的期盼和召喚。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正在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促進黨派合作、突出界別特色、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加強機關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準。

    60年篳路藍縷,60年風雨兼程。60年的征程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經過歲月的鑄就,時光的磨礪,今天,天地更廣、道路更寬、作為更大;未來,必將煥發出更大的生機與活力!

編輯: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