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城市與宜居生活”論壇會場 新華社現場圖片
□特派世博記者 鐘子娟
從 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兩次世界盛會的成功舉辦讓中國的國際形象為之一新,似乎也給下屆盛會的主辦地留下了一個難題:如何才能不被“中國模式”的光芒所遮蔽?昨天在杭州舉行的第六場世博主題論壇上,倫敦前市長肯利文斯通和米蘭世博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鄭時齡都表示,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5年米蘭世博會將以完全不同於“中國模式”的新形式舉辦。
倫敦前市長利文斯通:
借奧運會振興工人居住區
2000年至2008年擔任倫敦市長的肯利文斯通,在任斯間曾積極帶領倫敦申辦2012年奧運會。2008年8月,他曾親自來到北京觀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對於開幕式和北京奧運的精彩,利文斯通讚許有加。他表示:“可以說,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奧運會開幕式中最嘆為觀止的一場。”
當談到北京奧運會是否給倫敦帶來壓力時,利文斯通表示,倫敦申辦奧運的出發點與北京並不一樣。“北京奧運的目標是讓世界看到一個強大的、新的國家的崛起,讓世界看到中國經歷曲折之後開始重新強大起來。”利文斯通說:“我們和北京的目標是不同的,我當時帶領倫敦申辦2012年奧運會,完全是為了使倫敦東北那片工人階層居住區得到振興,所以我們不可能按照北京模式來做。”
鄭時齡:
米蘭世博展示將側重未來
在昨天論壇的全體大會上作演講的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教授,不僅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也是義大利2015年米蘭世博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鄭時齡透露了一些米蘭世博會的籌備規劃。
鄭時齡透露,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時,因為經濟下滑,拿不出足夠的經費繼續籌備,米蘭曾想打退堂鼓,他還給米蘭主辦方打氣加油過。“後來,米蘭又派人到上海世博會考察過,現在他們的設計規劃已經比較清晰了。米蘭世博園的面積只有上海世博園的五分之一,預計有1000多萬人次的遊客參觀。因此,他們不可能按上海世博會的方式來舉辦,不可能像上海世博那樣,把每個場館都做成雕塑一樣。他們計劃把世博園設計成一縱、一橫兩個區域,縱向區域全長1.5公里,展館就一個挨一個地排開。”鄭時齡介紹說,米蘭世博主辦方也從上海世博會吸取到了經驗,“他們看到上海世博園區的道路上設有晴雨傘,於是,他們決定乾脆把道路上方整體蓋起來,這樣就不用擔心天氣問題了。”
鄭時齡表示,米蘭世博會的展示方式與上海世博會也會有所不同。“上海世博會的遊客多是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還不太多,所以展示的多是介紹各國特色的普及性展示。但據估計,米蘭世博會的遊客大多有出國經歷,而且對世界各國的了解比較深入,因此米蘭世博會將著重于對未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