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海市對口支援都江堰災後重建首批啟動項目中第一個竣工的項目——土橋小學竣工。該學校佔地24畝,建有教學樓、圖書室、食堂等7幢建築,能容納12個班、500余名學生。教學樓為全鋼結構,全部建築抗震設防烈度均為8度。學校將在2月16日春季開學時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土橋小學一角(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新華網上海1月28日電(記者李榮)上海市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後重建,共簽署四批112個援建項目,總投資安排80億元。在回顧援建經驗時,上海市有關負責人認為,項目確定要對準百姓最需,工程品質要經得起歷史檢驗,資金使用要接受監管,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災後重建時間緊,任務重,“廣受益”的項目才是好項目。援建方除了奉獻的熱情,更要有科學精神,不僅要能選出“好鋼”,而且要善用“好鋼”。上海在援建中始終圍繞“民生、公益、基礎、功能”4個原則來選擇項目,突出務實的特點,形成教育、醫療衛生、城市用水和治污、城鄉安居房、支農惠農等多個體系,使對口支援“對在點子上”。
“好鋼用在刀刃上”還要講究長期效益,使援建工程件件都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對口的兩地應互補合作,使援建結束成為深化合作的開端。上海在援建過程中大力培育都江堰市的“造血”功能,強化產業支撐,初步形成了從一產到三產、從生產到流通、從城市到農村、從市場到技術的經濟合作格局。目前,上海已有76個經濟合作項目在都江堰落地,還建立了都江堰特色農產品進入上海市場的“綠色通道”,簽訂購銷合同2.5億元。
對口支援中,資金是“血液”,怎麼用好每一筆錢,讓每一筆錢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是全社會關心的大事,也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關鍵。為確保援助款項的使用讓社會各界放心,上海市有關方面制訂實施了20多項加強資金物資監管制度,並通過網際網路公示了援建資金安排、使用和項目實施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